首页 >> 村镇建设 |
天穆骨科医院2004年成为二级骨科专科医院 |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10-03-11 17:12:08 |
|
|

2002年9月,天津天穆骨科医院落成
一、概况
1962年,张家深回到天穆村,在一个小房间内看病。1965年建村红医站,张家深创建骨科,房屋3间,日门诊量十几人至几十人。1969年底,红医站设骨科病房,置病床20张。1973年红医站有了四合院,骨科日门诊量增至百人左右。1976年红医站并入天穆公社卫生院,骨科门诊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病床30张。1991年后开始一般的骨科手术。2001年,天穆村农工商公司决定创建天穆骨科医院,将原并入天穆(公社)卫生院的骨科(含医务人员及有关设施)分离出来。9月以后,由穆祥伟担任院长。其后,该骨科医院秉承“取之于民,回归社会”的效益理念,每月为天穆村退休人员补助生活费25万元;2003年资助l0名贫困学生;2004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为天穆村1000余名育龄妇女免费查体;还接收了十几名下岗职工。仅2003年开业至2005年8月,该医院骨科4个门诊室、专家门诊室、医办室及护理站共收到锦旗达70面。2005年上半年,各诊室、病房收到锦旗、感谢信、表扬信等60多件,他们拒收红包、拒吃请受礼。
天穆骨科医院现为天津市二级专科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协会理事单位。
二、场所、设施
2001年,村农工商公司为建医院开始筹集资金。2002年7月,投资1500万元动工兴建骨科医院大楼,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设病床120张,病床使用率80%。引进美国C型臂机,购进不同型号的x光机以及呼吸机、麻醉机等。2003年]2月10日,新大楼投入使用,医务人员70余人,2005年,日平均门诊量400多人次。
三、医疗技术
60午代初,对于骨折定位,各国通行深多氏线,切开表皮做三翼钉手术,而当时的大队红医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1964年张家深通过动物实验,创设不开刀,直接用骨元钉定位办法,经对多位患者临床验证,治愈率100%。既减轻了病人痛苦,又节省了医疗费用。1965年,在村红医站初创骨科时,主要施行关节复位、四肢小夹板固定术,并设电针、按摩、封闭治疗等。1966年,张家深研制膑骨骨折固定器,经成百上千次临床观察,手术固定后即能行走。1969年底,设置病房,能为股骨干骨折、胫腓骨折、内上踝、外上躁骨折的病人施牵引术,1973年后,医务人员增至5人,始收治腰部压缩性骨折、椎间盘脱出、脚跟腱延长等复杂疾病患者,同时设制剂室,制作治疗骨科病症的洗药、膏药、中药、西药等10几种。1976年,开始接收外区县、外省市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1987年,医务人员增至7人,病房设住院大夫,建立手术、复查等有关制度:并逐步改进医疗方法,如用骨元针三翼钉做股骨折、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用纸垫固定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用自制铅头做髌骨内固定;用自身肢体固定治疗孟氏骨折。1989年4月扩大手术室,购置大型手术床,安装空调器等,能做开放式无菌手术。 1991年后,能成功地施行多种高难度的大型外科手术:如髋关节换髋术、骨结核清除术、椎间盘摘除术、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各部位梅花针内固定术等。手腕舟状骨骨折手术后难愈合,多采用外展固定:张家深通过实验改进为拇指屈位固定,经70余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1994年,在河北省第三届骨伤科外固定学术会议及全国基层医院学术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推广。
2003年11月新医院开诊后,以自行研制的骨伤科口服中成药和外用膏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为专科特色,并大力开展以中西医结合诊疗骨伤、骨病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引进牵引床、C型臂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空心钉、带锁髓内针、人工关节置换、旋人式自锁髓内针等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术室应用先进的手术和监护设备,为患者在安全无痛的条件下实施各种复合性、多部位骨折的综合治疗。2004年,该医院成为天津市二级骨科专科医院。
该骨科医院的领导和医务工作者们除重视临床实践经验外,也注意及时总结,进行学术探讨研究,撰写医术论文。
|
|
[推荐] [收藏] [关闭] |
文章来源: 天穆网 |
责任编辑: 紫怡 |
|
|
>> 相关新闻 |
|
|
· 组图:祝贺天穆摄影协会2018年会圆满成功
· 天津北辰区天穆村穆斯林群众迎来“古尔邦节”
· 天穆东苑装点节日盛装 回族群众喜迎“古尔邦节”
· 华北地区最大穆斯林聚集地天穆村群众喜迎“古尔邦节”
· 天穆花毽园圃最辛勤的园丁穆瑞宽先生逝世(图)
· 第六届天穆古尔邦文化节即将开幕 吃货们有口福啦
· 天津天穆村11名穆斯林同胞今日赴麦加朝觐(图)
· 天津天穆村举行2016朝觐人员慰问座谈会(图)
· 天穆摄影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进方舟系列
· 天穆摄影协会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