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高清
孙其峰、何家英、杜滋龄、范曾等20位画家入围“优秀中国艺术大师”推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20-09-28 22:20:30

 

  首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的组织者,于7月份开始“优秀中国艺术大师”的推介活动,于8月份评定了50位中国当代画家“入列”这一推介活动。组织方今天披露,经各方专家推荐,确定了其中的20位中国当代画家,“晋级”到该活动的“入围”阶段。

  首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联袂主办,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典藏委员会、中国网商务频道、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大会的筹备、组织和落实。

  “优秀中国艺术大师”推介活动,是首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的预热活动。该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入列,从7月至8月底;第二阶段是入围,从9月1日至10月底;第三阶段是入选,时间为11月。推介结束后,发布“优秀中国艺术大师”的名单。

  大会组织者曾于8月份评定50位中国当代画家“入列”。近日,经过众多专家的慎重研究和讨论,推出其中的20位画家,“入围”下一阶段的参评名单,将在中国网商务频道等渠道,接受公众的投票。

  这20位画家是(排名不分先后,仅按照姓氏笔画):王子武、王西京、王明明、冯远、龙瑞、孙其峰、卢禹舜、乐震文、江文湛、刘国松、何家英、杜滋龄、范曾、周京新、周韶华、施大畏、唐勇力、黄永玉、崔如琢、戴敦邦。

  据介绍,此次推介活动改变了以往的系统内评选和部门内评选的模式,突出了跨界和全国性的特点,将由各界人士在网上投票评选,并由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強调公平、公正、公开,力求最终产生能真正代表当前中国画创作最高水平的艺术大师,并通过对他们的作品及其艺术成就的宣传,充分展现中国画的魅力和中国文化自信。

  活动组织者指出,推介“优秀中国艺术大师”并不是首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的最终目的。首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不仅要让中国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且要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通过开展中国的文化自信之旅,通过展现中国优秀的艺术成果,获得相匹配及应有的国际定位。

  首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将为产生的“优秀中国艺术大师”们持续推出相关服务。如在未来的几年里,为“入围”和最终“入选”的艺术大师出版个人传记、作品和学术专著,并通过在世界顶级艺术馆的巡展,让中国画领域的艺术大师在国际高端艺术平台上亮相、演讲;通过举办大师个人成就囯际学术论坛等活动,在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家行列中出现中国画艺术家的名字和声音,在国际美术界推出重量级的中国画大师。 (周健 于俊)

 

 

    孙其峰,男。1920年生,山东招远人。美术家。1994年入北京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汪慎生、李苦禅习花鸟,并师从罗戡、寿石工、金禹民学习书法、篆刻。1949年后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文联常务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顾问、终身教授,中国美术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孙其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在花鸟画、书法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孙先生在教学实践中,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将学院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以临摹入手的两种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主张写生与临摹并重,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既“师古人”,亦“师造化”,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规律,举一反三,开创了中国花鸟画教学的新方式。

    多年来,孙其峰先生率先垂范,为学校的教学资料建设捐献了大量的个人书画作品,不计报酬,分文不取。在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其行为显得尤为珍贵。

孙其峰先生绘画、书法、篆刻均能活用传统,参酌造化,融汇百家,自成一格,格调高雅,书卷气浓,且精研理法,长于著述。热心慈善,淡泊名利。曾多次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并在北京、天津、南京、沈阳、济南等地举办个人展或联展。代表作品《春江水暖》、《俏不争春》、《秋江》、《好鸟鸣春》、《雪鹰图》、《雪垂银梢》、《蜀江泊舟》等。著有《孙其峰画辑》、《孙其峰画集》、《孙其峰书画选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中国画技法》、《花鸟画技法》、《花鸟画构图手稿》、《孙其峰教学手稿》等。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家津帖,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2012年在巴黎卢浮宫“2012沙龙展”中获绘画类金奖。

    何家英被人喻为中国当代工笔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何家英的人物画每个细节都没有毛病,这是当代画家很难超越的。新时期美术一浪接一浪,但他与任何浪头都没关系,我行我素。他的作品在持续发展,每个阶段都有代表作。这在当代美术史上几乎是唯一的。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读他的画,会从中找到一种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近年来,随着更多的资金与关注转入艺术市场,何家英的作品价位快速提升,转向投资平台,其作品深受着投资者与收藏家的青睐。

 

 

    杜滋龄,1941年生,天津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叶浅予、李震坚先生。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系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杜滋龄的人物画融合了南北人物画的优长,既有北方的凝重厚实,气息相当博大,同时也学到浙派人物画风的灵动潇洒、墨润华滋。他的画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传神。他笔下人物突出在面部刻画,尤其注意眼神,做到精雕细刻,十分生动。在墨色的控制上特别注意画面大块面墨白灰的分布,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笔法流畅、潇洒自然;艺术语言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他的笔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运笔清劲洒脱,追求墨韵的灵动与润泽,不作抽、涩、怪、险之笔,并大胆借鉴黄宾虹在山水画中“雨淋墙头月移壁”的干而润、润而见骨的画法以及“墨、密、厚、重”的浑厚华滋的画风。在用色方面,他偏爱黑白,善于布白,作品中有意减弱飘忽跳跃的色块,加强黑白对比及韵律,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色交融成趣而又各自分明,将水墨画的灵性和精要发挥得淋漓尽致。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自幼喜爱历史、文学和绘画,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师从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北京画馆艺术顾问。出版有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一百六十余种。

    “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是范曾绘画的显著特色。所谓“书骨”,是阐明书法用笔是中国画的艺术根基;而“诗魂”,则旨在标举中国画应该拥有诗一般的无穷意蕴、境界、神思和气象;范曾生长于诗人世家,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实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

    范曾在他的《自述》中说:“古典主义精神之复归,已渐为东西方远瞩深虑之士所共识。人类唯有从自身精神宝库中汲取养料,以作再生之图,舍此,别无途径。同时我们应坚信,衡量艺术亘古不变之原则是好和坏,而不仅仅是新和旧。 古典主义的碎片,可能是吉光片羽,而现代流派的余唾,则恐真正是碎瓦颓垣。”范曾认为,古典精神是一种内在的智慧,它不着一笔,尽得风流。所以,中国绘画崇尚“内美”。深沉、静谧、简洁、清雅、纯粹、含蓄,这是中国的高贵古典文化精神,正因为如此,它才有了无限丰富的内涵,令人们在百转千回,回味无穷,从遥远的古代直至现今。这也正是范曾最为佩服的八大山人的绘画精神:绚烂源于平淡,丰富来自简约。

    范曾不仅“好古”,还善于和乐于实践“画古”,数十年来倾心致力于古代人物画题材的创作。他也因此蜚声画坛,成为当代中国画界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画家之一。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