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10月31日,由《诗刊》举办的新时代诗词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召开。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嘉宾有,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会长倪健民;原中华诗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诗刊》社子曰诗社顾问蔡世平;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钱志熙;原国资委机械局副局长、现任中电科技投资公司副总吴宝军;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任高昌;还特别邀请了儒商文化代言人、《诗刊》社子曰诗社顾问代雨东先生等全国二十多位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及老、中、青年诗人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下午2:30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子曰诗社秘书长江岚发言,介绍了《诗刊·子曰》增刊的情况,以及对今后改版的想法,并提出议题,请大家讨论《诗刊·子曰》的改版方向以及现代诗词创作的现状和未来。《诗刊·子曰》是《诗刊》为传统诗词增设的专刊,一年有四期,分为不同栏目,刊载海内外名家的传统诗词作品、以及相关理论文章。作为新时代企业家中的儒商典范,代雨东先生也作为众多企业家中的代表,就《诗刊》今后的改版方向以及诗词创作的未来,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紧接着,代雨东先生和与会嘉宾们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诚恳、深入的讨论。

一、诗刊诗词增刊的题名问题

东方中国诗书画院院长刘迅甫同意江岚的意见,“子曰”这个名字不够响亮,也不能体现诗刊的地位,建议改名“诗刊诗词增刊”或者“诗刊诗词版”。原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也同意这个提议,认为诗词增刊封面的名字要改。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增刊改版后可以不再带“子曰”字样,就叫做《诗刊(诗词增刊)》或者《诗刊(诗词专版)》。

二、诗词的创新问题

关于诗词创新的问题,诗人代雨东先生认为:当代诗词应该积极主动投身新时代发展潮流,奏响新时代交响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同时艺术上积极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的典范之作。

创新才是永恒不变的生产力,在这点上,代雨东先生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可。为此,《诗刊》编辑部副主编李少君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新诗旧诗都需要创新,不仅在创作上要创新,在宣传方式上也要创新,要用各种媒体、各种途径将作品展示到公众面前。

随后,《诗刊》兼职编辑李四维也就代雨东先生提出的创新,举例说明了当代诗词创新的闪光点。如“霑雨窗如含泪看”,写玻璃窗上带着雨,看窗外风景就像含泪看一样,这就是古人不可能写过的场景;又如一首词写夜间长途火车上所见的景象,“过一城灯,又一城灯”,也不是古人能看到的。这些都属于并不标榜创新,但是功夫到了,自然能突破古人的限制,写出时代的风貌。

三、为诗词正名,何“旧”之有?

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会长倪健民认为,建国初写旧诗是主流,所以毛主席不提倡年轻人学习写旧诗,号召要写新诗。今时今日毫无疑问新诗的参与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旧诗,该到了提倡旧诗的时候了。

中华诗词杂志主编高昌认为,新诗旧诗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诗没有新旧,只有好坏。

诗人代雨东先生认为,不管是新诗还是旧诗,它们之间其实是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的。只有将诗词与时代的潮流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成为新时代诗词的主旋律。

李少君认为,传统诗词不应该再称为“旧诗”,“旧”总有不好的意思。就叫做“诗词”就可以了,再加上各种流派来加以强调和区分。

中电科投资公司副总吴宝军认为,新诗旧诗可以用“自由诗”“格律诗”之类的名字,从形式上区分。

四、诗词的多重手段宣传

李少君认为,当代诗词作者专心于诗词创作,却忽略了对诗词的宣传。

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副主任莫真宝提出一个有趣的角度,诗词可以跟歌词跟音乐结合,这样更容易吸引受众。

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主编金锐认为多宣传炒作不是什么坏事,可以通过营销树立一些年轻的诗词偶像、网红。中国诗歌网诗词版块编辑李伟亮表示同意金锐的观点,应当推出一些有颜值有才华有故事的偶像。

座谈会结束后,诗人们的讨论仍在持续,气氛非常热烈,有诗人提议与会的各位可以成立一个诗派,诗派命名为“复兴诗派”,既呼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方向,又表达了传统诗词复兴的美好愿景,得到了不少诗人的积极响应,算得上这次座谈会的一个重要插曲。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予以删除。)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