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文体
向经典问道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观看清中期绘画特展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18-07-26 19:20:02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7月25日上午参观“清代中期绘画特展”。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7月25日上午参观“清代中期绘画特展”。

天津美术网讯 今天(7月25日)上午,南开画院组织部分画家到天津博物馆参观“清代中期绘画特展”,向传统经典问道。并在现场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结合南开画院办院特点与发展方向,围绕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展开研讨。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理论家何延喆,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南开画院副院长许鸿茹,南开画院秘书长陆冠津,南开画院书画家谷伯言、陈连羲、张立春、刘福和、刘金强、孙翊、高琴等参加本次活动。

“清代中期绘画特展”是继2017年“清代前期绘画特展”展出之后,天津博物馆推出的又一清代绘画主题展览。此次展览关注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的中国画坛,分“四王、吴、恽”传派绘画、宫廷绘画、扬州地区绘画和其他重要画家绘画4个单元,力求展示中国画在清代中期发展脉络,系统性地呈现了这一时期的画坛面貌和艺术成就,对当下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理论家何延喆先生现场指导,为画家介绍了清代绘画特点,解读展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何延喆说,清代中期以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康雍乾盛世”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权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四王、吴、恽”的绘画当时被视为正统嫡脉,具有尊崇的地位,追踪者众多。其中,四王传派以复古为职志,将四王作为企羡和追逐的典范,非常重视笔墨功力的锤炼和经营位置的推敲,尤其强调笔墨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由于皇帝本人及皇室的审美需求,加之强大国力的支持,宫廷绘画无论画家群体规模或创作活动在这一时期都趋于鼎盛。西洋传教士亦参与宫廷绘画创作,带来了新的画风。此外,这一时期由于盐业和漕运的优势,扬州一跃成为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商业都市,随之形成了活跃的绘画市场。画家聚集于此,山水楼阁画家群体和在写意花鸟以及人物画的创作方面颇多创新的“扬州八怪”应时而生,取得突出的成就。另有一些画家独辟蹊径,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面貌,共同构成了清代中期绚烂多姿的丹青世界。

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说,只要中国传统文化不衰,中国画就有无穷的生命力。南开画院成立四十年来,一直以传承中国传统绘画为宗旨,重视“师古人、师造化、发心源”的中国画学习规律,每个画家不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明确的前辈传承,都有明显的风格特点。这些与画院成立之初,王学仲、梁崎等一批津门老艺术家的多次讲座现场演示不无关联。因此,南开画院在传统绘画的继承上成了津门重镇。津派绘画基本上沿袭了清代正统派的画学思想,标榜清代“四王”,强调继承古法。从这方面来讲,本次组织参观“清代中期绘画特展”意义重大。邢立宏表示,南开画院将更加重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为繁荣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与会画家认为,通过观摹,画家们分别对一些感兴趣的作品反复研读,大家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中国画艺术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继承传统不单是学习技法临摹原作,更重要的是了解历史、把握中国文化精神,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品评作品的优劣,创作出既有中国画特点又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包仲川、刘俊苍)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参观清中期绘画特展
邢立宏、谷伯言、陈连羲、刘福和等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参观清中期绘画特展
何延喆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邢立宏、许鸿茹、张立春、陆冠津、刘福和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参观清中期绘画特展
许鸿茹、张立春、刘福和、刘金强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陈连羲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邢立宏、谷伯言、陆冠津、赵艳玲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邢立宏、陆冠津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邢立宏、高琴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邢立宏、赵艳玲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南开画院组织画家参观清中期绘画特展
许鸿茹、刘福和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许鸿茹、刘福和、刘金强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何延喆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孙翊在画展现场观看作品。


南开画院画家参观画展之后,组织召开交流座谈会。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理论家何延喆在座谈会上发言。


座谈会由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主持。


南开画院秘书长陆冠津在座谈会上发言。


何延喆、邢立宏、陈连羲、陆冠津在座谈会现场。


许鸿茹、谷伯言、高琴在座谈会上。


张立春、刘福和在座谈会现场。


刘金强、孙翊在座谈会现场。

“墨韵南开——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雅闳轩开幕
“墨韵南开——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雅闳轩开幕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