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春风雨露润回乡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扶贫开发纪实

  本报通讯员师正伟

  近日,笔者来到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采访,当地农民高兴地说:“如今赶上了"1+9"的好形势、好政策,加上一年的好收成,定能红红火火过个年!”

  笔者了解到,作为全市唯一的一个回族乡,2011年五顷塬回族乡以贯彻落实《庆阳市少数民族“1+9”扶贫开发规划》为契机,共组织实施扶贫项目25个,落实项目资金2700多万元,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信心不断增强,致富步伐不断加快。

  产业开发鼓起农民钱袋

  走进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只见一座座暖棚内牛儿休闲地吃草,一辆辆满载着农产品的大卡车驶往外地……“建起养殖小区后,通过引进良种肉牛,实施"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人均纯收入增加了几百元。”村党委书记马万有对笔者说,“子午岭森林生态度假旅游景区的开发,还能解决一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

  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发展来支撑。在上级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五顷塬回族乡按照“塬面苹果,山地玉米,全乡草畜”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塬面两个村建办优质苹果示范点2处各500亩;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300亩、洋芋2000亩。在林缘村组扶持建办养殖小区一处,建设半开放式砖混结构暖棚16幢162间,吸收17户养殖大户引进良种肉牛500头,带动散养户190户570头,种植优质牧草3000亩。产业开发使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

  夯实基础告别昔日穷貌

  五顷塬三个回民村均分布在子午岭林区的梁、峁、沟、岔中,当地群众形容这里是“山高不长粮,沟深不聚水,种田难捉苗”,对此,五顷塬乡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走出了一条从着眼“治穷病”到着力“拔穷根”的扶贫新路。

  2011年乡上突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组织实施西渠通村水泥路1条7公里,榆树坪组、何家山组通组砂石路2条11公里,新修梯田440亩,旧宅复垦120亩;解决龙咀子、西渠两个村137户512人人畜饮水问题;为南邑新农村建设和西渠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架设10千伏农电线路1.3公里,0.4千伏农电线路1公里;在山区建3G基站1处;新建乡中心幼儿园、文化站及敬老院各1所,在西渠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处,共搬迁安置群众57户228人。

  加快建设乡村旧貌换新颜

  50岁的龙咀子村回民马春勤大半辈子都住在窑洞里,以种植玉米小麦和养牛为生。她告诉笔者,开展新农村建设前,这里交通不便,群众生活闭塞。借助政府投资实施的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工程,马春勤一家仅拿出1万元,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破旧的土窑洞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通上了卫星电视和电话,用上了自来水和太阳能,家门口就是宽阔平整的柏油路。

  五顷塬回族乡始终立足民族乡实际情况,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正铜、南罗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一条线,先期在南邑、西头两村实施新农村建设3处,新建两层楼房式小康住宅53户。同时,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狠抓正铜、南罗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共拆除危旧房屋、圈舍80余间,清理门前“三堆”60余处,新建垃圾收集点2个,推广卫生厕所100座,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彻底转变。

  走基层民生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