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访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对于促进云南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介绍了云南民族文艺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记者:近年来,云南省为实现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发展施行了哪些举措?

  李四明:云南省在“十三五”规划中,突出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我们以人民创作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文艺活动。如“三百”(百名作家写云南、百名画家画云南、百首歌曲唱云南)文艺采风创作、“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等,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花灯《走婚》入选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滇剧《乡谣》、花灯剧《定西岭》以及《诺玛阿美》、《阿诗玛》、《目瑙纵歌》、《心语香巴拉》等一批新剧目获得好评。2015年,“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达11160场,使边疆各族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云南民族文艺繁荣发展成果。

  我们实施了“平台构建工程”。举办多次大型文艺会演,入选多台歌舞、戏剧类少数民族大型剧目,其中参演者多数是少数民族演员,剧种和题材也以少数民族为主,积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奖项名列前茅。在民族文化工作方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云岭文化名家工程”、“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公共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程,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和专家选派等工作,共组织开展“三区”人才培训150余人次。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星光大道”等多个平台上,首创原生态唱法,出了李怀秀、李怀福等全国知名的少数民族歌手,及先后推出茸芭莘那、阿普萨萨、扎西顿珠、娜日等一批少数民族优秀歌手。

  云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以抢救保护为抓手,推动云南民族文艺持续发展。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完成了1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和30名省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拍摄及入库工作;完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云南卷》的编撰,并抢救保护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口传古籍1万余种。

  记者:说到这里,您认为云南民族文艺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有什么特色?又面临着哪些问题?

  李四明:少数民族文艺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云南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云南省主要以对外交流为契机,推动云南民族文艺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以大型民族歌舞《云南映象》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文艺精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了国外观众的好评。以6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拍摄了8部电影,其中,反映新平县花腰傣民族风情的电影《花腰恋歌》,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获“最佳文化电影奖”、“最佳服装设计奖”。2015年,全省共派出文化交流团组及个人26起475人次,分别前往21个国家和地区及港澳台,省内接待外来文化交流团组及个人5起35人次,云南民族文艺在对外交流互鉴中已向国际化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虽然我省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不断增大投入,国有文艺院团办公、排练、演出场所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底子薄、包袱重,国有文艺院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我省在加强对南亚东南亚文化交流合作上,具有地缘、文缘、人缘、商缘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但也存在文化交流设施、平台、载体、手段等较为滞后的突出问题,文化走出去有待进一步加强。

  记者:展望未来,您认为云南省将如何继续促进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李四明:首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创作更多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努力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艺创作优势,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气质、云南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一是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做好古籍整理、经典出版等工作,广泛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二是实施云南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示范工程,深入挖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三是把创作文艺精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一批民族文化重点原创作品,不断打造新的文艺品牌。四是推进云南大剧院、云南文苑、云南民族文化宫及云南省话剧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民族文艺事业发展的设施条件。五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两轮驱动,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逐步建立健全文艺创作生产资助体系。

  其次,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少数民族文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尊重民族文艺发展规律、不丧失文化个性的基础上,推动云南少数民族文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不仅要提供原创能力,还要注重集成创新。在整合创作生产资源,创新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同时,也要打造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艺项目和品牌。积极构建“1+N”演艺经营模式,推动演艺与旅游、体育、金融等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少数民族演艺业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加强少数民族文艺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紧紧围绕“打造文艺滇军,构建云南文艺升级版”这个目标,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实力强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组织实施“云岭文化名家工程养工程”、“四个一批”文化人才工程、“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云南文艺队伍十百千万工程”等。同时还要加大少数民族文艺名家资助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少数民族中青年文艺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基层文化人才、乡土文化能人、民族地区文艺人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艺管理、创作、表演、评论、传播等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促进艺术教育教学转型发展等,这些措施在少数民族文艺队伍建设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完善文艺检验评价标准,推动少数民族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把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认可作为文艺的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一是建立健全反映文艺创作和文艺服务综合质量的评价体系,完善各文艺门类创作生产的立项、采购、评审标准,完善文艺作品推介传播等环节的评估标准,合理设置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等量化指标,形成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引导文艺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文艺院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文艺院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创作、演出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的绩效。三是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传播计划,推出更多优秀少数民族文艺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戏剧、网络影视剧、微电影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四是大力推动优秀作品对外传播。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文化艺术合作交流计划,打造文化艺术交流品牌,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