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走进北京八里庄清真寺,院子里的松柏、花草和绿色琉璃屋顶,给人一阵远离炎热夏季的清凉,感觉不是走进宗教胜地,而是一个其乐融融、生机盎然的农家庭院。一盆盆摆放整齐、修葺到位的花卉盆景,还有清扫干净的院子,再加上几辆人工小车,分明就是人丁旺盛的院落。抬头望去,台阶上传统中国宫廷式的木制大殿彩绘搭配别致,细微处彰显精致。整个大殿在台阶下看过去,气势恢宏,典雅庄重。前面的4根木柱上写着:“撇却万念拜主宰,恪守五功塑人生;读经百遍遵为贵,宣教千言行当先。”中间用阿拉伯文写着“临近安拉的伊斯兰”。中阿文字皆用毛笔写成,彰显中国穆斯林在实践两种文明互动过程中对宗教与人生的感悟。几句诗联平仄准确,对仗工整,承托回族先辈深谙汉文诗词经典的传统,可谓伊斯兰对华夏文明的彻底适应。

     走上台阶,门柱上从右到左写的是,“主降真经光天下,圣传正道震乾坤”,横批“认主独一”。从前厅4根柱子到大殿两根门柱,前为行楷、后为隶书写就,两种风格,两种样式。以华夏文明传承的遗产符号阐释了伊斯兰文明的信仰要求,文意相配,嵌套契合,恰到好处。这种文明交互的实证,是对“文明冲突”最好的回击。

     转身回望整个寺院,东西两排厢房沉寂在树荫下,传递着百年不断的虔诚。南墙边矗立的石碑《八里庄清真寺重建记》,讲述着百年历程中所经历的风雨,也把当年寺坊社群中人情往来的故事绘制出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定格在这里。这篇于2002年6月写就的纪念文字,把整个清真寺的历史过程与人文景观一一述出。

    八里庄附近因土地肥沃,临近小河,是种植蔬菜的好地方。因其地理位置特别,供京城、通州两地便利快捷,亦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营生。

    当年的八里庄,就像今天西北某个回族山村一样,人们以清真寺为中心,围聚一起,你来我往,情同手足,守望相助。所谓“庄”,就是庄户、山庄。山村农耕生活,诚如碑文记载,“绿荫如茵,豆棚瓜架,果实累累……”一幅田园景观。而如今,所谓“庄”,不过是一个记忆,四面高楼大厦围绕,街上车水马龙,各种车辆鱼贯而入,山村的寂静早已不在。

     礼拜殿内,3位年迈者正各自做着礼拜,颤颤巍巍。隔壁厢房木门紧闭,透过窗户张望,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可能是守寺之人的卧室并书房。紧挨着的讲堂,也是大门紧闭。阿訇的起居室就在旁边。道一声问候,彼此寒暄几句,阿訇穿上白色大褂,再戴上具有河北及中原一带特点并留传百年的“戴斯达”,准备前往大殿为聚礼开讲。

    不久,礼拜大殿传来诵念之声。大殿里清凉整洁,传统古典建筑风格显得高贵典雅,木楔搭配,错落有致。红色地毯上,几位长辈围着方桌席地而跪,挨个轮流诵读《古兰经》,华北老式腔调浑厚有力,令人肃然起敬。清真寺若无这些老人守护,可能就只剩下空旷的大殿了。 

     随着阿訇开讲今年有关朝觐事宜和礼拜时间的临近,人们不约而同前来聚礼,整个大殿在阿訇讲完之前,已经熙熙攘攘、拥挤不堪。虽然八里庄本地的老户居民为数不多,但是,还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穆斯林在此聚礼。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