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关于阿拉善盟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在富饶美丽神秘的阿拉善大地上,生活着一群信仰伊斯兰教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习俗兼具蒙古族和伊斯兰教特色,当地人俗称“缠头回回”,一些文献中称“蒙古回回”,而更为普遍的称谓是“蒙古族穆斯林”,而笔者认为更为贴切的称谓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三百多年来,他们与当地蒙古族群众和睦相处,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彼此尊重,成为大漠戈壁深处的一朵民族奇葩。

  一、基本情况

  阿拉善地处祖国西部边疆,在漫长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和硕特和土尔扈特两大蒙古族部落在这里世代聚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习俗。阿拉善盟成立于1980年,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接壤,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15万人。阿拉善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聚居边境地区,生活着蒙、汉、回、藏、满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89万人,占总人口的25.44%,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人口4.46万人,占总人口的19.26%。阿拉善蒙古族大多信仰藏传佛教,信教群众约为3.2万人,占蒙古族人口的71%。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口一直未做过专门统计。2015年首次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进行了专题调查,获取了较为详实的数据。截止2015年6月,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总人口 429户、1255人,其中:男性620人,占总人口49.4%,女性635人,占总人口50.6%,常住人口866人,户籍人口112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9%和89.6%。几百年来,阿拉善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主要聚居于阿拉善左旗科泊尔滩、哈鲁乃一带,现今的阿拉善左旗东北部敖伦布拉格镇查干德日斯嘎查、和平嘎查、巴音哈日嘎查,巴彦木仁苏木巴彦树贵嘎查、乌斯太镇巴音敖包嘎查,吉兰太镇查干温都尔嘎查、呼和温都尔嘎查。还有部分散居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和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二、历史溯源

  据历史文献记载,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在蒙古军西征南下、平定中原、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大量来自中亚、波斯等地的穆斯林也随之迁移各地,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普遍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蒙古宗王及其臣民有一部分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阿难答就是伊斯兰教徒。据史料记载,阿难答自幼生活在伊斯兰教徒身边,受宗教文化熏陶,笃信伊斯兰教。1280年阿难答立为安西王以后,其所部15万蒙古军队的大多数人改信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在阿拉善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阿拉善文史资料记载:清康熙25年(1686年),阿拉善和硕特旗王和罗里建旗时,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这一带生活;康熙48年(1709年),和罗里三子阿宝世袭王位,正式把科泊尔地区赐给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定居。

  康熙授予阿拉善和硕特旗的印信

  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来源构成比较复杂,且具有多元性。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原居住于新疆天山北麓,是四卫拉特蒙古部落之一,康熙年间,成吉思汗弟哈萨尔后代鄂齐尔图车臣汗侄子和罗里为逃避战乱,带领其一万多户部族东迁至阿拉善西部,建立了阿拉善和硕特旗,所率部族中的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代扎萨克王爷阿宝在雍正三年(1725),遵满清皇帝命令平息青海叛乱后回迁定远营(现今的巴彦浩特)时,带回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乾隆年间,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三代扎萨克亲王罗布森道尔吉随清军平息新疆叛乱后,带回受降的哈萨克、维吾尔族兵卒。还有乾隆年间的乌兹别克、塔吉克、维吾尔族商人,以及民国时期为躲避抓壮丁和战乱从周边地区流入的回族。上述说法,都各自有其依据,普遍认为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东乡等外来民族成分。由于民族成分不确定,解放前这些人均自称或被称为“蒙古回回”,旗衙门名册中为了区别于其他蒙古族,明确记载为“蒙回”。由于他们的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蒙古族几无区别,只是在宗教信仰上不同于当地蒙古族,所以20世纪50年代进行民族识别时,肯定了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回”为蒙古族。以他们的体貌特征来看,更接近于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族。这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与当地蒙古族相处既久,逐步融合于其中,归入蒙古籍,形成了今日的这一特殊的群体。

  三、宗教信仰

别格太清真寺

好来宝清真寺

  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既吸收了蒙古族草原文化,又保持着伊斯兰的信仰,300多年来,他们虔诚信仰伊斯兰教,参加伊斯兰教宗教活动,由于受到周边蒙古族的影响,一些人也会参加一些蒙古族传统民俗活动。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将清真寺叫做“麦其德”,来源于阿拉伯语中的清真寺“麦斯吉德”(Musjid; Masjid)的异音。麦其德是他们集中过节、过珠玛、诵经祷告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阿拉善左旗最早的清真寺,好来宝清真寺就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群众所建,始建于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巴彦木仁苏木。1920年,经旗王同意,在哈鲁乃巴格(今敖伦布拉格镇),修建了别格太清真寺,在文革时期被毁,直到1986年改革开放才落实政策,并于1993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近年来,老一辈蒙古族阿訇相继去世,而青年一代人中很少有人去学习《古兰经》,导致蒙古族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出现断层现象,一些人只能邀请回族阿訇开展宗教活动。为确保蒙古族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后继有人,保证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群众正常的宗教生活,我盟也已开始着手蒙古族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

  四、风俗习惯

在阿尔苏公墓集体做主麻

  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礼俗,兼有宗教和民族两个方面的特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人对宗教习俗的认识日趋淡化,但老一辈一代人仍然以伊斯兰教的戒律来要求自己,同其他穆斯林一样过斋月、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各类宗教仪式也与其他穆斯林基本相同。比如,严格按照穆斯林的习惯对逝者进行殡葬仪式,并在穆斯林公墓进行安葬。“阿尔苏”公墓是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的集体公墓,位于敖伦布拉格镇。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五,人们集中在阿尔苏公墓集体做主麻,这也成为了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一个特殊活动。

油香哈勒瓦

  饮食习惯方面他们极其接近当地蒙古族,喜欢奶食品、手抓肉,每逢喜庆节日上羊背子等,但他们也严格遵守伊斯兰教饮食方面的禁忌,牲畜必须由阿訇、满拉屠宰,禁食伊斯兰教规中禁止的食物。他们至今还保留着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食品—“哈勒瓦”,这种食品在新疆南部地区非常常见。

服饰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也参加周围蒙古族传统的民俗活动,例如那达慕大会,也有人参加祭敖包、祭火等活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蒙古长调—“科泊尔民歌”。 “科泊尔民歌”是阿拉善和硕特长调中的一部分,但音调与和硕特长调略有差异,具有字少腔多、舒缓自由、易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2004年敖伦布拉格镇查干德日斯嘎查牧民成立了“科泊尔民歌”合唱队后,让曾经濒临失传的科泊尔草原民歌又渐渐换发生机。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男女服饰与当地蒙古族传统服饰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妇女在佩戴的头饰上略有不同。

  五、生产生活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主要集聚的科泊尔滩、哈鲁乃一带虽属荒漠草原,但毗邻黄河,水源丰富,草木茂盛,几百年来,他们从事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沐浴下,蒙古族穆斯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古族穆斯林从传统的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从单一的畜牧生产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经营,从靠天养畜转变为科学养畜。据2015年调查,15岁以上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家庭中从事农牧业的有383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有226人,从事个体职业的有119人,分别占15岁以上人口的35.7%、21%和11%。生产生活收入方面,34.5%的人享受草原奖补(成人每年每人1万至1.3万元不等)、公益林补贴(每人每年4千元)等政策补贴,28.4%的人有工资性收入,23.3%的人有经营性收入。特别是近年来,我盟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社会影响

 

科泊尔民歌赛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以他独特的民族文化,深蕴的历史背景,越来越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英国学者汤姆·白瑞德,长期在科泊尔滩、哈鲁乃一带研究他们的历史和风俗。蒙古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卫视等媒体,《中国穆斯林》、《内蒙古穆斯林》、《中国民族报》等报刊杂志以及宁夏社科院等科研机构相继对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进行了专题报道和研究,同时社会各方也加大了保护、挖掘这一群体人文历史的力度。2012年以来,科泊尔一带蒙古族牧民群众先后举办了“骆驼文化节”、“科泊尔民歌赛”、“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特色饮食制作演示”、“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服饰头饰展”、“科泊尔民族民间用品展示”、“哈鲁乃祭祀”神驼传统民俗节等多项活动。2013年重新修建了别格太清真寺;2014年8月好来宝清真寺举办了222周年庆典暨农牧民那达慕大会;2015年7月,受蒙古国穆斯林联邦社团的邀请,科泊尔民歌传唱人“天籁之音”一行6人,代表阿拉善盟伊斯兰教协会参加了蒙古国草原那达慕、蒙古国穆斯林联邦社团成立25周年庆典、蒙古国巴彦乌勒盖省清真寺90周年庆典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对于揭开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神秘面纱、展现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与其他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起到了积极作用。靳生瑞

  参考文献:

  1.《伊斯兰教在阿拉善旗传播发展概况》,载《阿拉善盟文史》第四辑,政协阿拉善盟委委员会1988年编印。

  2.《清代蒙古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3.《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5年出版。

  4.嘎尔迪:《阿拉善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之来源》,载《卫拉特史论文集》,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三期 专号

  5.《阿拉善和硕特蒙古部》下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年出版。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统战部部长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