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马鸣乡咨卡村彝族特色旅游村寨初见雏形,村民们为弘扬民族文化编排了彝族舞蹈。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有少数民族人口1.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主要集中在5个少数民族村委会,57个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指示,确保各民族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马龙县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3年行动计划中,马龙县委、县政府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头戏”,先后打造了10多个示范村寨,取得了发展乡村经济与开展创建工作的“双丰收”。

  团结和谐的回汉社区

  走进马龙县王家庄街道永发社区,一幅祥和向上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一幢幢风格独具的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上,造型新颖的路灯排列两侧;休闲广场上绿树成荫、花团簇簇,安放了各类健身器材;农家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回族餐馆牛肉味飘香……

  永发社区是一个回汉杂居的居民小组,共有301户村民。其中,回族占55.1%。

  过去,永发社区叫“烂泥坪”。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便申请改为“永发村”。名字虽然改了,但村容村貌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打架斗殴常见,偷盗抢劫不少。昔日一提到永发村,当地党委、政府叹气,相邻村庄摇头,干部下乡怕去。

  据永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宝明介绍,永发社区虽然处于坝区,但原来缺水问题严重,栽烟歉收,栽菜无水;老百姓常年吃的是河水,很不卫生;村路窄且坑坑洼洼,村里手机无信号,社会治安差。有些企业曾来村里看过多次,最终惋惜地走了。

  对于永发社区的示范村寨建设,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提出:要达到村美、宜居、家富、人和、业兴的转变,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法治意识、加大产业培育、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功夫。2011年,当地党委、政府对永发社区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建设,改善了基础设施,发展了产业,还开展了以回汉“共存、共融、共建、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促进村里的稳定和团结。

  几年来,永发社区发生了巨变:龙头企业在村里扎了根,全村建成了6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母牛繁殖、肉牛养殖产业链正在形成。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20元。

  村民桂精仁夫妻俩腿部残疾,过去,他们一家4口住在两间破旧的偏耳房里,生活十分困难。因为穷,看不到好光景,谁惹到桂精仁,哪怕是一句不入耳的话,他都会和对方过不去。村干部动员他家建新房时,桂精仁觉得像在做梦。

  “村干部说我家是少数民族,还是残疾家庭,补助给我家的建房款最多。”桂精仁说。村干部帮助他家办理了贷款,还多次到他家,一起帮他找致富的路子。“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我家丢下,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桂精仁感激地说。

  如今,桂精仁一家编织篾具、种蔬菜,有了固定收入;儿子儿媳摆起了烧烤摊,生意还不错。“我家不但贷款快还完了,还买了一辆面包车。”桂精仁开心地说,“现在,无论见到熟人还是陌生人,自己都会主动问个好,笑着点个头,就是因为日子好了,心情舒畅。”

  和桂精仁一样,村民桂希安家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家里新房建好后,桂希安将土地出租给蔬菜公司,办理了财政扶持的小额贷款,依托本村肉牛资源,夫妻俩在县城开了一家烧烤店。烧烤店开业两年来,生意一直火爆,现已经成为本村养牛大户的一个牛肉销售点。他家不仅还了建房贷款和小额贷款,而且买了轿车,孩子也进了县城读小学。

  “回汉两族居一村,民族团结如一家。村民们看到党的政策的关爱,享受到了实惠,他们心里甜了,观念转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少了,村里的社会风气也好了。永发村不仅成为了省级‘生态村’,还成为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李宝明介绍说。

  美丽宜居的苗族村

  马龙县月望乡赵家庄是一个苗族村,地处马龙县边界的深山老林。以前,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土地贫瘠,村民靠天吃饭,房屋破旧,漏风漏雨。因为生活贫困,许多苗族家庭认为,“送子女读书,还不如让他们背柴种庄稼”。    

  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帮助村民改变居住条件,打通交通瓶颈,提高土地产出,增加苗族群众收入,力争将赵家庄打造成为“环境美、人文美、走富路、观念新”的新村寨。

  2013年,赵家庄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等工程相继上马。村内道路硬化了,连通了乡政府和县城的道路;所有危房按全县规划设计进行了加固改造或新建,20户还建了沼气池;清洁干净的自来水流进了各家各户。村里安装了无线广播,村民可听新闻、听歌曲。村里栽种苹果树100亩,柿子树、桃树、红叶石楠等近2000株,不仅有了风景林,而且有了经济林,并发展了林下野生菌经济,为村民致富打下了基础。

  “扶贫先扶智,应从小学起加大对苗族人才的培育。”马龙县教育局局长林祖生介绍说,通过改扩建,赵家庄村深沟完小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搂、教师宿舍搂、厨房和餐厅、太阳能洗浴房等一应俱全,还建成了篮球场。县里还选派了17位优秀专任教师到该校任教,在学前班和1至3年级开展双语教学,赵家庄学生入学率达100%。

  如今的赵家庄,已经成为山水相依、和谐宜居的美丽新家园,彻底改变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雨天泥溅身、晴天灰扑面”的历史。

  “赵家庄环境变好了,名声也传开了,这是党和政府把我们村变好的结果。”村民韩尚云介绍说,省内外书画家、音乐人先后到赵家庄采风、写生、表演。“我这个云南省级芦笙歌舞传承人,为客人们表演了芦笙歌舞,得到了一次次掌声,心里甜啊!”韩尚云说。

  深沟完小5年级学生韩冬延家,依靠种烤烟、养羊、养土鸡和捡拾野生菌,年收入超过5万元。“家里收入多了,父母对我读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韩冬延高兴地说,“放学了,父母不再叫我去背柴,而是让我好好写作业,让我将来考大学。”

  旅游致富的彝族村

  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过去,由于偏僻闭塞,群众增收缓慢,贫困面大。自然村都在深山窝里,彝族比例占70%以上。这样一个偏远贫困村,怎样才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咨卡村有举行火把节和摔跤节的传统,对山歌也闻名周边县市。2009年,咨卡彝家的火草褂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013年,咨卡彝族泡缸酒成为曲靖市“非遗”项目。

  “只要水泥路通了,依托邻近的九乡4A级风景区,深入发掘咨卡村的资源,就可以与县内的马过河河谷、黄土坡古村落、香炉山等风景点连成黄金旅游线,带动当地各族群众致富。”马龙县旅游局局长彭文邦说。

  当地党委、政府反复论证后决定,咨卡村应通过挖掘旅游资源,来带动村民致富。

  2014年末至今,县乡累计投资900余万元建设了马鸣乡咨卡“美丽乡村”。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实施,该村村容村貌变新、基础设施变好、交通和信息畅通、挖掘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等项目建设达到预期。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彝族特色旅游村寨,初见雏形。

  咨卡村村长曾永泉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村发生了巨变,变得文明富裕。村民观念和行为在变,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