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天穆网讯  没有虚情假意的夸赞,没有让人肉麻的恭维。4月11日下午,由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主持的昭通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在紫光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知名的文学评论家们直言不讳,一针见血,重点针对吕翼(彝族)、杨昭(彝族)、沈沉(回族)和杨莉(白族)等作家的作品展开研讨。

  著名评论家牛玉秋认为,四位昭通作家都是60后70后,但他们的作品已经开始占领文学创作舞台的中心位置。他们能够轻易进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并都能够对这个时期发生的事件有深刻的把握,有一股创作的“狠劲”,已经非常不容易。

  叶梅说,作家吕翼一直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与现实生活贴得很近,让人感受到了“文学不仅是歌功颂德,更能给人以温暖与力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尹汉胤也表示,吕翼的《疼痛的龙头山》从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主题挖掘深刻,思考了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环境为代价。

  在谈到杨莉作品《断裂带上的断裂》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说,杨莉记录的是鲁甸大地震,体现了文学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承担,带着真情实感记录,写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很有疼痛感,很有震撼力。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昭通籍作家李骞则认为,杨昭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绝对是一个严肃的小说家,他的创作无论结构、语言、风格,都没有一个严格的小说格式,在创作探索上,融古今中外作家创作技巧进行贯通,各取所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杨昭式小说文体。云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若迪基对作家沈沉的诗歌作了点评,认为其作品有一种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悲悯情怀,对真诚、善良、仁爱等传统价值有一种坚持、守护和爱恋。

  研讨会上,评论家们对四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的同时,也针对他们作品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甚至是辛辣的批评。比如,作品中写人性残酷的东西居多;故事推进的节奏上存在瑕疵,缺乏肖像描写;作品中有用词不当的地方;甚至是作品中存在的生活常识性错误等都一一进行了点评。专家们还针对昭通报告文学创作的滞后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在研讨会上作了总结性发言。他从“文化、文学、艺术”三个方面谈了“什么才是好的文学作品”。告诫青年作家,“第一不能为写作而写作——凑数量;第二不能为名利而写作——出作家;第三不能为爱恨而写作——解忧愁”。而是要为了文学的神圣去写作,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研讨会上,胡殷红、庆胜、 李建军、任芙康、纳张元、段平等评论家也分别发表了自己对昭通作家作品的见解和看法。

  中国作协全委、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杨红昆表示,云南少数民族创作一直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把云南的山山水水推介出去,也使民族间的交流变得没有隔阂,对边疆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正在建设民族团结和谐示范区,这次研讨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一位参加研讨会的作家代表深有感触,他说:“之前,我参加过不少研讨会,但很少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今天的这些权威专家,能够大胆指出昭通作家作品存在的问题,不给面子,不怕得罪人。这才是我们期盼的评论风气。因此说,这次研讨会对昭通的作家来说是一件幸事,相信在这样的辛辣批评之下,昭通作家一定会从中受益,对昭通文学评论“疲软”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刘建忠)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