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节是西双版纳地区最为重要的节日。傣历新年节,傣语称“京比迈”或“桑勘比迈”,因节日期间热闹的泼水庆祝活动,又被人们称为“泼水节”。节日庆典活动在每年的傣历六月下半月(公历4月中旬)的第一天开始,历时3天。

  传统傣历新年节的第一天称为“宛拜”,意为“送旧”,相当于阴历除夕,各户打扫卫生,准备食物用品,吃年饭。节日第二天傣语称“宛恼”,意为空日,这天既不算旧年,也不算新年。节日第三天叫“麦帕雅宛玛”,据说是帕雅宛的英灵返回人间之日,人们将这天称为“日子之王到来的一天”。

  傣历新年节来临之际,村村寨寨的傣族群众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中。人们要杀猪宰牛、做年糕,准备丰盛的年饭,宴请亲朋好友。节日期间,要举办赛龙舟、放高升、章哈演唱、歌舞、丢包、堆沙、泼水、放火花和水灯等盛大庆祝活动。几乎节日期间的每项活动都与优美的传说息息相关,寄托着傣族群众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泼水仪式:七公主大义灭亲

  泼水节的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七位善良的公主大义灭亲的故事。

  传说,天神英达提拉自制了历法、节令以后,把它交给天神捧麻点达拉扎管理,叫他按节令要求适时降雨、降热、降温,让人间能适时播种、插秧、收割。但捧麻点达拉扎凭着自己本领高强,想何时降雨就何时降雨,想何时降温就何时降温,使人间节令不分、日夜颠倒,造成无数灾难。

  人间的一位智勇双全的青年帕雅宛探知这一切灾难均由恶神捧麻点达拉扎所为,就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上,向天神英达提拉报告,要求严惩恶神捧麻点达拉扎。而帕雅宛则因撞倒天庭的大门,死于天门之下。

  为了惩治恶神,英达提拉变为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去找恶神捧麻点达拉扎的7个女儿,将捧麻点达拉扎作恶多端给人间带来无穷灾难的事告诉她们。心地善良的7个姑娘对父亲所犯的罪异常痛恨,决定大义灭亲。她们用酒把父亲灌醉,探知父亲的生死秘诀,趁其酒醉酣睡,姑娘们偷偷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心弦弓,把弓对准头时,他的头颅像南瓜离蒂一样滚落下来。但是捧麻点达拉扎的头一落地就燃起了熊熊邪火,头颅滚到哪里,邪火就烧到哪里。无奈,姑娘们只好把这个头颅抱在怀里,轮流抱了七七四十九天,头颅才腐烂。当一个姑娘抱着头颅时,其他人就用水泼在她身上,洗去污迹遗臭。后来,为了纪念这7位大义灭亲的姑娘,傣家人在过新年时都要相互泼水祝福。

  神话传说固然不能作为信史,但却反映出水对于傣族群众的重要意义。水所具有的洁净功能和意义,使得水既能洗去看得见的污秽,又能洗去看不见的污秽与灾难。

  放高升:呼唤英雄之灵重回大地

  高升,傣语称“蛮菲沙萝”,是傣族人民利用火药、竹筒制作的一种“土火箭”,尾端拖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经点燃便发出呼呼的响声,射向高空,所喷射出的烟雾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传统的放高升活动,在傣历新年的第一天举行。这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在澜沧江畔、在各乡镇的赶摆场旁,一支支高升从预先搭起的高升架上腾空,成为节日里的亮丽风景。

  “大高升,长又大,抬上架,点着火,真厉害,咻!咻!咻!”这首傣族燃放高升的古歌,反映了燃放高升的悠久历史。据说,民间燃放高升是为了纪念那位为消除人间灾难而死于天庭门前的青年帕雅宛。

  如今,举行放高升活动时,傣族群众一支接一支地点燃,观看它们冲入云霄。青年们更是唱着放高升的歌狂舞欢呼,高升飞得越高,欢呼声越热烈。随着节庆活动的发展和演变,放高升已经成为泼水节的一项娱乐活动。

  放孔明灯:寄托理想与希望

  孔明灯,傣语称“贡菲”,意为火灯、火龙灯、火球等。放孔明灯,是傣历新年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

  放孔明灯有一个传说故事:当佛教刚传入傣族地区时,与傣族的原始宗教发生矛盾,佛祖与原始宗教领袖经过不断斗争,最后决定举行由佛祖放孔明灯、原始宗教领袖放高升的比赛,并约定谁放得高谁为胜者。高升放上天不久就掉下来了,而孔明灯越飞越高,在天空飞行几天几夜,成为了天上的一颗星星。佛祖取得胜利,放孔明灯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放孔明灯这项活动通过传递和演化,已成为泼水节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夜幕降临,人们纷纷聚集到澜沧江畔,一盏盏慢慢升起的孔明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与希冀飘向天空。

  放水灯:驱赶灾祸,祈求幸福

  水灯,傣语称“波来”,意为随水漂流的莲花。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公主,在菩提树下遇到了佛祖释迦牟尼。佛祖对她说,如果要赶走身上的病魔,就要在傣历新年节之夜,把自己的指甲和头发,放在一个莲花形的灯座里,再点上蜡烛,拿到河里去放流。慢慢地,傣族群众放水灯的习俗逐渐演变成希望所有的灾难、病痛随江河水漂流而去,祈求来年万事如意。

  随着时代发展,放水灯的意义不断扩展,时至今日,农民放水灯是感谢河神给予他们充沛的水源灌溉庄稼,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百姓放水灯多是祈求家庭和睦、幸福美满;青年男女放水灯则是希望自己找到如意伴侣……

  当节日的夜晚来临,澜沧江畔人潮如涌,人们一边放孔明灯,一边放七彩水灯。承载着祝福的水灯不断被放入澜沧江,江面处处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亮,整个澜沧江宛如一条彩色的银河,景象蔚为壮观。

  节庆文化:承载记忆与传承

  时至今日,泼水活动已成为整个泼水节庆典的高潮。节日清晨,由12位少女组成的取水团队赴澜沧江畔取水。在高僧们的齐声诵经祈福下,傣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齐集佛寺,搭建好为释迦牟尼佛像洗尘的水龙,用吉祥之水为佛洗尘。然后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犹似银花怒放。

  千百年来,优美的神话传说在西双版纳各民族间代代相传,无论是敬神、敬畏自然,还是对自然生活的禁忌,其深层意义都是对未来的祈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饱含神话传说的节庆活动早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向世人展示着西双版纳地区各民族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多棱镜和万花筒。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