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天穆网讯  1月22日,内蒙古展览馆人头攒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暨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和游客。

  糖塑、木雕、剪纸、皮具、巴尔虎服饰……在内蒙古展览馆内,精心布置的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非遗年货”,悠扬的蒙古族长调回荡在厅内,一个个大红灯笼、一张张喜庆对联映红了整个展厅,非遗展充满浓浓年味。

  自来山东的游客刘莹说,独特的蒙古族服饰、传统工艺制作的奶制品、看着就好玩的蒙古象棋……这些我都要买回去,这样的年货一级棒。

  散落在民间的记忆

  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厚重,它蕴含着草原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优秀民族文

  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在内蒙古展览馆的大厅里,蒙古象棋雕刻传承人阿·敖日布大叔身着藏蓝色蒙古服饰端坐在蒙古象棋展柜前。“事实上,国际象棋就是从我们蒙古象棋衍变过去的。”阿·敖日布说:“蒙古象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草原生活气息,棋子中有诺彦(王)、博日斯(虎)、毛日(马)、特莫(骆驼)等。早在 13世纪就流传于蒙古族民间,至今在蒙古族聚居的地方,还可以经常见到牧民围坐对弈的场景。”

  来自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巴尔虎服饰技艺传承人敖仁其其格大妈从6岁时就开始和祖奶奶学习制作蒙古袍、帽子、头饰、腰带、靴子及各种配饰。敖仁其其格说,巴尔虎是蒙古族中历史最悠久的部落之一,巴尔虎女子服饰中的盘羊角式头饰、灯笼袖、无腰带断腰长袍和有四开衩下摆的对襟长坎肩最有特点。

  王昭君传说、蒙古族那达慕、科尔沁叙事民歌、安代舞、传统戏曲二人台、鄂温克鹿棋、纸偶哈尼卡、蒙古族马具……这些散落在民间的

  “美好记忆”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如今已经成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内蒙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8个,自治区级项目342个,盟市级项目 1190多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564名,盟市级传承人2104名,旗县级传承人3732名。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传播非遗文化,增强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内蒙古一方面加强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展示、交流和宣传,另一方面扶持非遗传承人创新研发文化产品,积极与市场接轨。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工作人员刘阳说,内蒙古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节《五彩之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亚洲艺术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等活动,通过展览展演展示等手段,宣传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据了解,在2015年9月,内蒙古创新性地举办了“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全区具有民族印记和浓郁草原风情的文化遗产。

  目前正在举办的“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暨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旨在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不断培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

  牌。此次展会突出非遗“年文化”,主要展示非遗生产性项目和创意产品,包括与传统年俗有关的服饰、食品、纸艺、手工四大类、150多个项目,通过图文音频介绍、传承人现场活态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市民和游客。

  非遗提高旅游软实力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不断提高内蒙古旅游的软实力。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旅游局为发扬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已连续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二十六届。

  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争强斗胜的蒙古棋艺,引人入胜的民族歌舞,“那达慕”大会已经成为向世人展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活动。

  哈达定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在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非遗文化——鄂尔多斯婚礼舞台剧每天都在上演。

  在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庄枕已经成为最走俏的旅游商品。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集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品牌宣传和非遗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已经成为游客必去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有1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大学生,有蒙古族传统服饰、皮艺、柳编、沙画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项目。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