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山普拉墓葬出土的毛织品 李亚楠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外观(图片来自网络)

  

  新疆民族风情陈列 (图片来自网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机构。馆藏的纺织品文物、纸质文书、彩绘泥塑、古代干尸等数量可观、极具特色,是反映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

  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一个缩影

  季羡林曾在1986年《红旗》第3期撰文指出:“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新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新疆博物馆就是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一个缩影。博物馆于2005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1.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主体高18.5米,玻璃穹顶高29.5米,建筑平面呈“一”字型对称布局,外墙饰面为天然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镶嵌,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和新疆地方特色。

  博物馆展厅面积7800平方米,共收藏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近6万余件(组)。展厅展示的文物十分丰富,有木器、陶器、青铜器、金银器、干尸标本、食物等。同时,通过声、光、电、多媒体和触摸屏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让整个展馆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如新疆历史的“活化石”,一下子变得更加系统、生动和形象。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新疆历史的悠久及民俗的绚烂,可以静静地驻足参观,感受历史的厚重感,也可以跟随讲解员,聆听这些文物背后有趣的故事……

  充分展示新疆历史人文画卷

  馆内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四个基本陈列,构成一幅新疆历史文化的壮观画卷。《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风情陈列》《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和《新疆古代服饰的记忆展》,涵盖了新疆珍贵的文物考古实物和资料,让来参观的游客通过这幅画卷触摸到新疆历史文化的命脉:深厚、博大。

  历史展厅经过一年多的改进,2015年重新开放,通过展出近千件文物、大量的图片、图表、复原场景,结合互动装置等,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历史面貌,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流行的区域。

  民族风情展厅布置与陈列分为不同的展区,较全面地展现了世居新疆的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3个兄弟民族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在每一个民族的展区,突出表现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或者室内布局,并通过展示馆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服饰,体现各民族的精神文化风貌。

  二楼的《新疆古代服饰的记忆》展厅,介绍的是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新疆古代各族先民悠久灿烂的服饰文化,通过不同时代的服饰文化来体现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

  最吸引人的是古尸展厅,展示从新疆古代墓葬中发掘的人类遗体,保存十分完好。通过百件文物、大量场景复原及蜡像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生活在新疆的古代先民生活的情况。举世闻名的楼兰美女,尽管已是一具干尸,但依据她的体质特征复原的肖像,让世人可以一睹古代罗布泊女子的美丽容貌。

  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石俊介绍,新疆各地出土的干尸既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也不同于长沙马王堆等地出土的湿尸,这些干尸都是在新疆极其干燥的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人体标本,出土的时候除了没有水分以外,人体的面部特征以及衣冠服饰大多与入葬的时候相似。

  文物修复保护取得显著成就

  新疆博物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在泥塑俑像的修复与复制、古尸处理与保护、以丝网加固法修复残破的栽绒鞍毯(76×74厘米)、以自建传统小窑复制陶器、揭裱古代书画等方面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在古代丝织品研究方面突破了前人“唐代纬锦说”的局限,对唐代印染工艺,尤其是久已失传的“夹缬”工艺作了恢复并使之再现。在回鹘文文献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2002至2010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地区陆续发掘了一批佛教遗址,并陆续出土了大量残损壁画珍品。2013年5月20日,国家文物局投入资金173万元,将达玛沟地区出土的近百幅壁画调运至新疆博物馆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在新疆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文保工作者的合作下,共计编号拍照壁画98幅,其中完全修复完成62块,并按照尺寸制作了囊匣,以便保护;剩余36块残块,因无历史依据暂时无法进行拼接,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表面除尘、颜料层加固、表面封护等保护措施。

  中心开展的系统性项目有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泥塑文物修复保护、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纺织品修复保护。曾经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长城博物馆、中国医史博物馆、文字博物馆、扇子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单位提供过文物复(仿)制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始,与瑞士阿贝格基金会合作,对山普拉出土纺织品、且末扎滚鲁克出土纺织品开展了修复保护项目。(杨明方 李亚楠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