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文体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15-05-27 10:52:34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韩富华,1947年生于天津。号晴雨楼主 别号唐人。曾供职天津美术学院,任高级工艺美术师,系天津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并为多所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学仲艺术馆研究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

    简介:韩富华的艺术风格古朴雄浑、豪放苍润。早年得到恩师、画坛名宿梁崎先生的入室亲传。韩富华在水彩画、水墨画、彩墨画、漆画、指画等多方面的绘画艺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圈内人称他是“天津的韩美林”。其作品二十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数十次参加全国性或省市级展览并获奖,举办个人展览四次,参加联展多次,并有多部电视专题片及报刊推介他的艺术成就。

下一页


画家韩富华

韩富华展示梁崎为他题词的指画作品
韩富华展示梁崎为他题词的指画作品

韩富华展示龚望为他题词的《梁崎像》
韩富华展示龚望为他题词的《梁崎像》

    国画研究和创作梁崎对我影响最大

    [天津美术网]:欢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学仲艺术馆研究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韩富华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韩老师,您好!

    [韩富华]:您好!

    [天津美术网]:韩老师,能请您简单谈一下您学画的经历吗?您是梁崎先生的入室弟子,跟梁先生在一起学习对您都有哪些帮助?

    [韩富华]:好。我很小就喜欢画画,几岁的时候就喜欢学画了,十六岁考上了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工作了之后搞设计然后又上了美院,再后来又调到美院去工作。在搞设计的那个阶段,我和梁崎先生有了近距离接触,当时我在手帕厂搞设计,梁崎先生在利和毛巾厂里补差搞设计。梁崎先生虽然在毛巾厂搞设计,但是他不太精通设计这个行当,因为他是画国画的,他画的好多不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当时企业里面要选图,往往他画的又不好中选,那时候也没有办法,为了生活,他退休时都70岁了,在那补差从事设计,很艰辛。业余的时间,梁崎先生又指导示范那些爱好国画的设计人员画国画,当时企业里面喜欢国画的那些师傅们和设计人员也不是特别专业,所以梁崎先生处在那个环境里,他的心情不是太好。我在手帕厂搞设计,条件还好,手帕厂的设计人员就我自己,我自己一个设计室,所以我跟梁崎先生认识以后,因为离得比较近,他就经常上我那去串门聊天。我们很聊得来,聊绘画艺术啊,聊国画啊,聊好多好多的问题,有时候梁崎先生就问我:“富华啊,有纸吗?”当时我们做设计,买纸是可以报销的,但是买宣纸不可以,买的都是图案纸。那时候收入很低,我从事设计,一个月才挣三十几块钱,还要养家糊口嘛,偶尔买一点宣纸很快就用完了,经常有点有了这顿没下顿的感觉,也特别艰辛。梁崎先生到我那去了,我就找纸,找出两个小纸头来,梁崎先生就画,画完,我们就聊。这些画,当时都是特别随意画的,后来我又请梁崎先生补上印章,收藏起来了。2014年,天津市举办梁崎先生诞辰105周年的纪念活动,办了一个回顾展,组织者从梁崎先生的学生那儿借画,我就拿了几幅参加展览,其中有好几幅都是我在手帕厂做设计那个阶段画的。我和梁崎先生在一起聊得来,他送我的画,也多是随意画的,落款就写“富华同志指正”之类的,我说我做您的学生吧,我提出这个要求,他一开始也不肯,他说咱俩是风雨同舟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头,我们有好多共同的经历,在一起谈得来,喝点茶,谈谈艺术,或者是他画,我看,互相聊天,这也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我们算是患难之交。有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聊艺术,一些心情不愉快的事情也聊。跟梁崎先生认识的时候,我就已经学国画了,我学国画比较早,在工艺美校的时候,我接触了赵松涛先生、穆仲芹先生,他们都是国画名家,后来到了天津美术学院,我又接触了孙其峰先生等好多好多老师,像西画的王之江先生,而接触最多的是梁崎先生,因为我们聊得来,他当时也不在主流位置上,而他的艺术造诣、绘画水平我是特别佩服的。我和梁崎先生这样交往了好多年以后,他就接受了我当他的学生,再题款的时候,就写“富华学弟如何如何”。

    我跟梁崎先生经常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到他家去,有时候他到我家去,我当时年轻刚结婚,住在三条石,居住条件不太好,而梁崎先生曾经在三条石居住过,他对三条石的环境特别熟悉,他也特别怀念曾经在三条石居住的时光,所以到我那去,有时候一聊就半天,有时我们也不聊天,就随便拿个笔杆在那敲敲桌子,两个人待着,可以说是忘年之交。有好多时候,都是我在请教梁崎先生,当时社会上都不称“老师”,也不称“先生”了,就称呼“同志”,我就问梁崎先生,我们是不是称呼他“先生”比较好,按照传统,似乎称“先生”比叫“老师”感觉更近,也有点文气,梁崎先生就跟我讲:不,还是“老师”近。他说,在旧时代,称男士为“先生”,称老师为“先生”并不能反映出师生的情谊来,我说那就称他“老师”,后来就这样确定了称他为“老师”。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连座机都没有,我们之间的日常联系就靠他有时间找我去或者他派别的学生送一封信给我,现在有些信我都收藏了,回顾这些事情,觉得挺有意思的。梁崎先生尽管处境很艰辛,但是他善于帮助别人,有位书法家,是岳飞的后裔,他要办书法展,梁崎先生就叫我帮忙,因为我当时在“全国纺织装饰品天津开发设计中心”当总经理兼总设计师,那时候有一个前店后厂,我有一个画廊,那是最早的一个画廊,公家开的飞天画廊,在文化街,后面还有商场,飞天商场,霓纺园,后面还有好多工厂生产配套产品,这样的话,我还有一些条件帮助这些老先生,梁老师写了信给我,让我一定要帮助岳先生,有时候他借给别人书,就叫我转达梁先生的意思给借书的人,说梁先生要用。我们之间的来往,一点事情都要写个条写封信,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发达,那时候都是靠书信来联系,现在回顾那一段时光,觉得特别有意思。梁崎先生后来不愿意在毛巾厂干了,经别人介绍到了艺林阁,这当中我也给找了几个地方,都没成,后来梁先生就到艺林阁去了,到那之后他挺高兴,就在那里画画。艺林阁是经营字画的,而且是高档的,作品出口到日本等好多其他国家。梁崎先生在那画画,我还到那去看过他,时间也比较宽松,每个月休息几天,收入多少,都写在信里,我觉得这些都可以算是历史文献,梁崎先生那段时间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和各种情况都在字里行间保留下来了。跟梁崎先生学画,我特别喜欢特别崇拜梁崎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

秋趣
韩富华作品《秋趣》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局部图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的画也是花鸟多一些。

    [韩富华]:对,以花鸟为主。其实先生的山水画更好,可是当时看到的山水画少,因为平时见面说话,画山水画就慢一点,画花鸟快一点,所以做示范和表演大部分画的都是花鸟画,梁崎先生画了好多好多小品,一尺的,一尺半的,画这么多小画,另一个原因就是条件不好,没有那么多画画的材料,比如大张的宣纸,当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居住的条件也很简陋,就是里外两小间房,还是小平房,那个小房子特别特别小,梁崎先生画画用的小桌子也特别小,如果要画四尺整张的大画,根本不可能,所以画的都是很小很小的画。这些画画完以后,有的托裱出来了,估计有百十张左右,就拿给我,我就拿回家去看、去临摹、去学习,画完了再给送回去,那时候人们都特别实在,比如拿了多少画,可能都不一定有具体的数目,就是凭良心,从先生那拿了一摞回去,学习完了,再把这一摞送回去。再后来,就相反了,我画完画之后,就拿给先生去看,让先生给指导,先生有时就拿炭笔在画上勾勾改改,有时候就在我的画上题词给予鼓励。这样持续了好多好多年,我追随先生从先生70多岁到88岁故去,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吧。先生的喜怒哀乐,他的生活起居,他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好多心得,我都是见证者,我们就像朋友、忘年交一样,经常促膝长谈,有时候我们谈很长很长时间,从中我了解了好多人可能不太知道的梁崎先生的一些生活细节,梁崎先生特别关心人,他不像好多人讲的很木讷,他就是不太关心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情,比方说出门穿衣服的增减,带不带伞,带不带别的什么东西,这些都是老伴帮着去张罗。在生活当中,梁崎先生几乎是一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人,他是最弱最弱的弱者。可是在艺术上,他那瘦小的身材,他那种肩不能担的瘦弱,一点也看不来,完全像换了另一个人,他的作品非常非常恢弘,非常非常有力量感。他也有非常细腻的时候,比如我的孩子我的爱人和我的家庭情况,他都会非常细致地过问和关心,甚至写一个小便条让他的孙辈或者学生们带给我,所以梁崎先生不像一般人想象的,他光会画画而且为人很木讷,其实梁崎先生的感情也特别丰富,对我特别爱护,特别关心。我去他家,经常聊着聊着的时候,就有人敲门来拜访他,有一次一个学生敲门进来对梁崎先生说:穆子荆大爷写了个纸条让我来拜访您。听了这话,梁崎先生就停住了我们的谈话,问他:那你有什么事吗?那个学生还是说:穆大爷写了个纸条让我拜访您。梁崎先生就问:你还有别的具体事情吗?学生就说:您给我画点画吧。梁崎先生就说:好吧,画什么?说完,铺纸就画,我们的聊天就停了,画完了那个学生就走了,我们再接着聊天。现在的老师给学生画画,不像过去那样轻而易举,但梁崎先生那会儿就是这种情况,他特别平易近人,有时把他写的古人的诗、日记诵读给我们听,给我们讲这些古文,讲他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天津美术网]:梁崎先生的艺术修养还是很全面的,诗书画都好。

    [韩富华]:当时区委奖励给梁崎先生一台小电视,很小很小的黑白电视,梁崎先生爱看电视,电视里演杂技,踢碗的节目,演员们把小碗一个个踢上去,然后一摞,看到这,他就拿笔杆在那里敲啊敲,一边跟我说:富华啊,你看,人家杂技演员千锤百炼,我们画画如果下这个功夫,还怕画不好吗。这就是他有感而发的议论,这一句话,几十年后,我还记得。梁崎先生生活很艰苦,吃饭就一块小山芋,一点小菜,没有现在的几个菜几个汤,他的饮食特别简单,理发是自己理,用理发馆那种折叠的刮胡子剃刀自己刮。有一次我去他家,正是晚饭的时间,天黑黑的,屋里灯光昏暗,梁崎先生自己拿剃刀刮头发,刮得头上四个口子在流血,我说:梁崎先生,您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在剃头。我说:您怎么不到外面理发馆去啊?他说外面还得等,嫌麻烦。我说您自己剃得一塌糊涂,这也流血了,那也流血了。梁崎先生的老伴眼睛不好,我就说我给理吧,他就问我:你会吗?我说我会,因为我刮胡子也曾经用过那种刀。我就给他理,理完了把他的伤口给简单处理一下。我跟梁崎先生在一起交往这么多年,留下了很多这样点点滴滴的回忆,当时讲艺术示范,像现在开大课那样的,没有,我想请先生做笔会,当时社会上还没有笔会这一说,我就请先生到我们单位的会议室画画,给大家做示范,我把纺织行业的设计人员请来若干,让他们观看梁崎先生的表演,那会儿也没有润笔费、车马费,这些都没有,表演完了就请他吃饭吧,他是回民,一般也不在外面随便吃饭。这些事,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实际上梁老先生的为人处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一个艺术家得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艺,这一点影响我们太深了。我的老师很多,梁老先生我是接触比较多的,尤其在国画方面,我后来之所以能全身心投入到国画的研究和创作中,梁先生给我的影响最大。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金碧黄山》


韩富华作品《金碧黄山》局部图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春》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春》局部

下一页


    我的指墨是指题,拙味金石味更浓

韩富华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画家韩富华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在创作指画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指画《和为贵》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指画《和为贵》

    [天津美术网]:您现在也画指画,您是怎么接触到指画的?

    [韩富华]:指画我过去见过,从书本上、画册上、文献上,我都见过,但是当时还不足以引起我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和从事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我画指画主要还是受梁崎先生指画的影响。梁崎先生的指画,可以说很受世人推崇,可能大家有时候没太注意,在我看来,梁崎先生的山水画好,他的书法也好,他的指画更好。有一次,我请梁先生给大伙示范国画的时候,他就作了指画,杨柳青画社为梁崎先生出的画册里面,就有这幅画,叫《锦鸡柿子》,这幅画是我的收藏,梁崎先生纪念馆里面展出这张画,开始也是我拿着这张画过去复制了一张挂在那,这一张算是精品。关于这张画,还有个小故事,就是说,这幅画在我这收藏了,后来梁先生出第一本画册的时候,他家里没有存多少画,好多画需要借,他就找学生和藏家借,曹恩祥先生到我那去借的时候,我就借了,曹先生也特别规矩,写了借条拿走了,等书出版完以后就还回来。后来曹恩祥先生又找到了我,说梁先生说这张画是精品,他还要再看,听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就有了思想斗争:是不是先生看上这幅画了?或者是他家属看上这幅画了?因为梁先生的家属没有存多少画,画都在社会上,这一次如果拿去,是不是就不给我了?我当时头脑里就有这种激烈的斗争,但是同时又很快萌生了另外一个念头:先生把画给我的时候,就是为大家示范,为了教我们画画,无偿地给我们的,这画本来就不能算我的,只能说在我这收藏着,现在无论是先生要还是他的家属要,我也应该拿出来。我就把画给了曹先生,曹先生带给了梁先生。等过些天,画再拿回来的时候,梁先生在画的右下角连盖了三枚闲章,就是说这张是精品,另外一小幅画,画的八哥,这张画画册上没用,但是他给我补笔,又加了颜色,这反映了梁崎先生对他的作品精益求精,即便在作品画出来若干年后,如果他感觉作品哪个地方不足,哪个地方需要再加盖印章,他都仔细推敲,认真对待。另外,他对学生特别爱护。我画指画直接受到梁崎老师的影响,我看过他作指画,而且听他讲指画,所以我对指画偷偷地试了,因为先生没有直接谈和教画指画,我就偷偷地在画,画了以后,画到一个阶段,大概有半年多的样子,我拿给先生看,先生看了以后,特别高兴,在其中一幅画上做了题跋,题跋最后的意思就是说“不愧铁岭真传”,“铁岭”就是画家高其佩,三百年前的高其佩就是指画的创始人。他这样说,还是非常客气,实际上我的指画真正是跟梁先生学的,他给了我鼓励和很高的评价。经过梁崎先生这一次题跋,我的指画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先生给了我肯定,不仅没有反对我画指画,而且给了我鼓励,我就继续画,而且我做了一个课题,就去专门研究指画,若干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指画上下功夫,画了好多年指画,小的大的,画了若干若干,而且山水、花鸟、人物各个题材,我创作了好多好多,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是以指画为主,专门画指画,这实际都是受梁老师的影响、指导和肯定,后来就这么画下来了。

    [天津美术网]:具体来说,指画跟用笔画在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在感觉上?

    [韩富华]:一般人看一幅国画,往往看不太出来是笔画的还是指画的,用笔画和指画本来就是两种工具不同,指画就用手指头、手掌去画,笔画就是用毛笔去画。梁崎老先生讲过:指画乃小技。指画只是中国绘画写意画里的一个分支,一个分科,它和笔画实际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画种里的不同分支,所以指画的构图、笔墨虚实等各方面都跟笔画的画理是相通的,所以指画和笔画只是工具不同,工具不同就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指画蘸墨不像毛笔含墨含得这么多,指画不是指甲画,是指甲跟指肚、指肉同时用力。在画指画时,有时无意当中,一根粗线旁边带一根细线,那根细线就是指甲带出来的,粗线就是由指肚带出来的,无意识当中就带出来了,这说明指画有时用指甲有时用指肚,二者互相配合,就跟笔锋的正锋和侧锋一样;另外,指画蘸墨蘸得少,不吸墨,不蓄墨,在宣纸上一画,墨马上会被吸下去,指画画长线画不出来,中国画又是以线为主,这样画的线断了,再接起来就有痕迹,断断续续,或者用毛笔蘸墨洇出来的痕迹和用指甲指肚画出来的痕迹是不一样的,指画画出来的线条不光滑不光洁,是毛毛的,特别像刀子刻印章的金石味道,就像国画里讲的画得如“锥划沙”,“屋漏痕”,它追求一种拙味,而指墨自然就出来这股拙味,所以指画跟笔画的区别,我觉得在拙味上,这两种艺术是有差异的,指画的味道更拙一点,因为它不方便,不像毛笔,毛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种类已经非常多,我上学的时候,有专门画线的毛笔,买叶筋笔、衣纹笔勾线,下好多年功夫练,而现在买毛笔,毛笔里有几根带弹性的毫,画线的时候比我们原来用过的毛笔好画多了,用俗话讲“可以省去几年的功夫”,工具发展了,给我们带来了绘画的方便,如果用手画,手有局限,甚至说跟毛笔比,手是有缺陷的工具,不如毛笔那么方便,这是它的缺点,但是正因如此,指画才带着了一股拙味。有时候拿毛笔画的线比较流畅,造型更准确,而用指头就不那么自如,带来了好多拙味与金石味,有的时候有些锉的形,甚至出现笔笔锉,而这正是指画的特点,尤其梁崎老师的指画是拿指头题,就是“指书指题”,像高其佩、钱松喦、潘天寿,他们画指墨,都是笔题,可是梁崎老师,他是用手题,他说这样更得到统一,他的画和字都用指墨,这就高度地统一,所以我学也是这样,我的指墨一般都是指题,这样就更有那种拙味、金石味。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枫林猿戏图》指画


韩富华作品《枫林猿戏图》指画 局部

寒崖鸢厉
韩富华作品《寒崖鸢厉》指画

韩富华作品《寒崖鸢厉》指画
韩富华作品《寒崖鸢厉》指画 局部

    [天津美术网]:现在画指画的人多吗?

    [韩富华]:相对来讲,画指画的人当然是少,画其他画种的人很多,尤其中国有这种环境,画国画的人特别多,画指墨的人相对就少,为什么呢?首先,画指墨,如果没学过,没看过或者没经过指墨专业老师的指导的话,在初次自己尝试的时候,往往很难成功,很难入门,它的难度把握不住,恐怕有些失落,听说了指墨就去试,一试就不成功,觉得指墨就不如笔,就好像是武术里面各种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我擅用棍,我擅用刀,我擅用枪,而现在都没有了,徒手打,你敢打吗?对方拿刀拿枪,你徒手,你敢吗。所以画指墨需要艺高人胆大,而且刚才讲了,指墨是小技,但是它里面确实有一些绝技,有一些不好掌握的东西,比方说,梁崎老师给我讲的时候,他说指墨画线主要用中指,我说为什么,用其他指头不行吗?他说,你试试,如果用食指画,特别像用铅笔,用中指特别像用毛笔,我一试,果然如此,所以一直坚持用中指,我跟学生讲也是这样。当然用别的手指也能画,也能画好,这个没有一定的规范说就必须得那样,我觉得没必要,但是用中指画得好,为什么不用呢?我个人的体会,用中指特别像用毛笔,用食指就像用铅笔,画水墨画都是用毛笔嘛,所以用中指就更好一点。我画指墨,几个手指头各有分工,以中指为主画线,指甲和指肚互相用,手指关节就可以画更宽的线条,食指不用来蘸墨,用来蘸各种颜料,用它来点染,无名指留着备用,小手指以指甲为主,可以画特别细的部分,像鸟的眼睛和嘴,题款时的小字也用小指头来写,比方说画册页题小的字,都是用的小指头,大拇指用来点大苔点,手掌可以用来铺大的面,比如说荷叶,手背可以用来画松树树干的肌理,因为手背的骨骼比较突出,接触纸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规则或者类似布局线的斑驳效果,正好可以表现松树枝干的沧桑感。

    [天津美术网]:画指画的时候,整个手都在用?

    [韩富华]:对,手掌、手背都在用,古人很少用手掌,现在我画的画也大了,视野也宽了,过去没见过就不敢画,现在见多了,比如西方的行为艺术,他们就用身体进行创作,还有好多其他的创作形式。用手掌手背都很正常,指书以外,还有拳书,用拳头来写大字,这也是一种形式。刚才讲到画指画的人数,我没具体统计过,从全国的指画研究会的资料来看,各地的指墨画家有几百人。

    [天津美术网]:有机构来专门培养这方面的学生吗?

    [韩富华]:很少,刚才提到过,学指画的人少,为什么少呢?曾经还有女士提出想跟我学指画,我一般就劝她们,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因为画指画总归不干净,弄好多墨在手上,当然清洗之后就干净了,回家再做饭和面也没关系,可是总归是要蘸墨,如果你的动作姿态或者个人修养高一点还好,如果太粗野,那画出来的画就不太雅。我觉得在绘画效果上,形象也很重要,日本有位画家,是位女士,比我还年长4岁,滨田秀峰,她在中国学了若干年画,在美院拜了好多位老师。梁崎先生故去以后,有关方面办了一个回顾展,滨田秀峰女士在这个展览上看到了梁崎先生的指画,就借了拿去临摹,当时韩文来先生指导她,拿到梁崎先生的指画以后,韩文来先生就找人给她指导,结果找到了我这里给她指导指画。通过接触,我发现这个滨田女士太了不得了,她跟我学指画,连画指画的动作都像我,我画画的动作比较霸气,有一次笔会,杨德树先生在我旁边,我一画起来他就开始躲我,我画画的时候就不管不顾了。我是这样,我画画的动作是波澜壮阔那种,可我的画还是比较静的,画面效果还是比较静的,我追求的就是这样。滨田女士她画指画的动作都特别像我,所以我觉得女士画指画要慎重,所以尽管有几位女士提出要跟我学指画,但我都劝她们,画国画用笔就可以,何必用手去画呢,我就劝她们不要学。

鹤寿(指画)
韩富华作品《鹤寿》指画

韩富华作品《鹤寿》指画
韩富华作品《鹤寿》指画 局部

山幽图
韩富华作品《山幽图》指画

韩富华作品《山幽图》
韩富华作品《山幽图》指画 局部

下一页


    画好青花更要懂绘画和工艺美术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韩富华
画家韩富华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青花瓷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青花瓷

韩富华正在创作青花瓷
韩富华正在创作青花瓷

韩富华正在创作青花瓷
韩富华正在创作青花瓷

韩富华正在创作青花瓷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青花瓷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青花瓷
韩富华与他创作的青花瓷

    [天津美术网]:您现在还画瓷,画青花,能谈谈您怎么接触到画瓷的吗?

    [韩富华]:天津美术学院有陶瓷专业,九十年代的时候,美院有小的窑,很简陋,当时只能画釉上彩,也就是说,瓷盘烧好了以后,在上面作画,用釉彩作画,画完以后,再烧,低温就可以烧成了,而青花得1300度以上,属于高温烧制,当时学校没有这个条件。当时我就利用学校的小窑画过釉上彩,从此与画瓷结下了不解之缘。第46届旅游纪念品展览会,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活动,天津市是东道主承办方,为了把水平搞上去,天津市为二十几位工艺美术大师一人提供一个展位,是免费的,我是天津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通过做漆画评上的,我就在展位上展出我的漆画和其他作品。景德镇一位姓于的年轻女士看到了我的作品,当时我没去现场,都是学生帮这布置好的,于女士看到我的作品就打听画家的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她就摸清了我的情况,想拜我为师学习漆画和其他绘画。等我到了展览馆现场,别人就给我介绍她的情况,拜师的事情很快就促成了,几天的展览结束,我就收了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在景德镇画瓷也做漆画,我本来就想到景德镇去画瓷,这是我多年的夙愿,这个学生正好有这个条件,就邀请我去景德镇画瓷,当时恰巧有一位南昌的老板要一些高水平的画瓷作品,我的学生就想到我了,因为我有高级职称,又是她的老师,她就极力推荐我,对方也特别高兴,就邀请我过去。

    大概六年前,我第一次去景德镇画青花,一上手就比较顺当,画瓷跟画画还不一样,北京有一个画家,名气也很不小,而且跟上层人物接触都比较多,他到景德镇去,景德镇的领导、大师们都前呼后拥陪着他,据说他去画了三次都没画成功。我看过他画的瓷,之所以没成功,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天灾就是有一批东西画完了,在地上摆放的时候,雨水大,给伤了一些;另一方面,画瓷需要有工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画完以后,感觉有了,结果烧出来以后,颜色淡淡的,雾蒙蒙的,几乎什么也看不太清楚,失败了,这位画家就特别沮丧。我画的青花,头一窑烧出来就都成功了,当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一位负责同志,也是我学生的一位要好的朋友,他们也特别关注我,第一窑烧完了,说特别好,他们就坐飞机赶到景德镇去看我那批东西,要跟我商定合作的事宜,他说:你不会是刚画吧?我说:我确实是初次摸青花。他说:不会吧,如果没有十年功夫,画不了这样。我说:我过去确实没有画过青花,只是画过釉上彩。他就问我怎么把握的。实际上,我最初是搞工艺美术的,纯绘画和工艺美术有相似之处,有共同点,但是也有差异,要画好瓷,工艺、技术和经验这些很重要,画青花的颜料类似水泥粉末,调完水以后,就像水泥浆一样,灰灰的,画到瓷面上以后,就是灰的,降浅了以后,也是灰的,画深了浓重了以后,也是灰的,当然还有区别,但是区别不大。墨分五色,画在白的宣纸上,层次一下就出来了,就明显了,画青花就得估计。董铁山先生在房间外面写了“墨分五色”这一番话,我告诉画瓷的学生们:这里面最简单最实用的一个办法,就是三分墨的办法,在画最重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它多重,就看看别人画的,画到这样,烧出来就是这样的效果,就掌握了,画到这程度,就是画得重的效果,再重,就该糊了,用得颜料太重了太多了。在窑里面,温度到了1300度,它就烧成流了烧成黑颜色了,不是青花了,就失败了,那个最浅的颜色,感觉有颜色,到烧完以后,这颜色没了,飞了,这怎么办呢?就用三分墨的办法,蘸上墨,最重的,中间的,浅的,在这个基础上,就不至于搞得一塌糊涂了,就是黑、白、灰,深、重、浅都分出来了。怎么讲呢?原来人民歌舞团有一位舞美艺术家高泽民先生,他也是我崇拜的一位老先生,他的儿子后来上美院,是我的学生。这位老先生画了几十年画,后来我才知道,他做了这么多年舞美,居然是色盲,那他怎么画画呢?理论配色。黄加蓝就是绿,红加黄等于橙,这就是配色理论,只要这两种颜色加一起,比例是五五对开,中间就是偏蓝偏黄,估计、预见、判断、经验,这些很重要,我以前搞设计,搞工艺,搞科研,这时候我就会用印刷,丝网印刷,曝光时间是五分钟好,还是十分钟好,你一开始不知道这些情况,材料变了,工艺变了,那你就试,试一个十五分钟的,过了,再试一个五分钟,不足,那就分阶段地试,用优选法。就画瓷来讲,也需要这样,你预计是什么颜色,这个就吃到肚里,这种方法不是像绘画一样特别直观,得心里有数,这样画,每每就能成功。当然了,画瓷本身有个成功率,画好了也不一定行,如果烧出气泡来了,烧得变形了,烧出裂来了,这就是瓷窑、瓷胚有毛病,这是画家把握不了的,至于画得厚了、薄了、深了、浅了,这是画家能把握的。后来我再去的时候,就画釉里红了,青花画了很多,几乎没有画失败的,都是器物失败了,砸,这也是正常的,后来画釉里红的时候,釉里红窑变就更厉害了。我初次接触釉里红的时候,我就先看别人画的釉里红还没烧出来的效果,我整个都浏览,到各个窑去看,我再找烧完了之后最漂亮的釉里红,这一对比,画成这样就可以烧成这样,前因后果就看出来了,总结别人的经验不就是学习吗,最快地把它学习了,其他的绘画造型、章法、绘画题材,都是画家肚中本来就有的,工艺技术的问题,是要学的,所以很快我就学了试,画完以后再跟有经验的那些师傅们包括烧窑的师傅们再请教,让他们帮我看看,这样有问题没有,他们一看,说:这太厚了。我说:厚了吗?厚出多少来?他提到厚,人家那是多少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他既然说出厚来了,你一定要尊重他的意见,尽管他是个师傅,他是个工人,你一定要尊重他的意见,要考虑参照他的意见,要刮掉一些,把特别厚的地方,刮掉一些,他说这样可以了,你要相信起码百分之八九十要成功了。再比如你画得特别浅,给人看的时候,人家会说:这个可能烧不出来。在第一次、第二次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虚心地向他们学习,甚至向年轻的,向工人师傅们学习,不耻下问地向年轻人,向师傅们学习,这都是必要的。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画的釉里红烧出来也是比较好的,窑厂的师傅和厂长过来看,都说确实弄得比较成功,属于釉里红当中的精品,有的还创造性地把釉里红发挥了,他们都感兴趣,因为这些师傅们,窑厂的厂主们,他们都跟清华大学,跟好多好多美术学院都有往来,现在院校艺术家们做的这些实验和他们的成绩水平,他们都有把握,我们互相交流。画瓷,不但让我在绘画方面有了提高,而且在瓷的烧制工艺和各种技术当中,都有好多好多东西需要学。

《达摩面壁图》
韩富华作品《达摩面壁图》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秋塘雅趣》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下一页


    漆画创作最长一幅制作了三个月

韩富华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画家韩富华

韩富华在介绍他创作的漆画《水仙花》
韩富华在介绍他创作的漆画《水仙花》

    [天津美术网]:您刚刚也提到了,您接触的画种比较多,您还做过一段时间漆画,您有一幅特别经典的作品《凌波仙子》,被专家们评为漆画的经典之作,能请您谈谈这幅画的创作经历吗?

    [韩富华]:我喜欢漆画是很早的时候,过去研究所做铝板漆画,铝板漆画是天津发明创造的,漆画这个画种是最传统的艺术形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是它一直都是停留在漆器的制作上,生产制作各种器物,包括屏风、首饰盒等,漆画作为一个画种,是八几年才给的定名。在八几年之前,福州那边好多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漆画,后来影响到北方,天津也就创造了铝板漆画,这些漆画当时给人很大的震撼,我看了以后,也很喜欢,因为我对艺术,包括民间艺术,包括现代艺术,都比较喜欢,看一个展览,我必须得看透,它是什么工艺,怎么画的,怎么制作的,我都去研究。在我心目中也一直想从事漆画,后来到了美术学院,在1992年、1993年左右,在美术学院的课程里,有漆画这门课程,当时以李家旭老师为主在教这门课,好多老师们感兴趣,课余和业余时间也都做,甚至不是搞艺术专业的老师,感兴趣也去贴鸡蛋壳,弄个小板子在那里做,因为它的工艺性很强,做起来特别麻烦,但是特别有趣味,所以好多人都做。当时我是科研室主任,我就管着摄影室、电脑室、图书室,我想去漆画部门,但是当时领导没有同意,还希望我做些其他工作,我就业余去做,没有正式调到漆画这个部门去,后来我赶上了好机会,美院招收第一届装饰艺术专业,好多专业有调整,当时需要漆画的老师,我就兼了漆画的老师,尤其是在毕业展览的时候,漆画也特别出效果,漆画的作品做得比较大,从量和质来讲,都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吸引人眼球,也引起了轰动。到后来,领导安排调整的时候,就问我到什么地方去,我选择了漆画工作室专门去从事漆画,这样我做了大量的漆画,一天大概有十四个小时在工作,一是有漆画课要上课,当时有选修课,像油画这些其他专业都可以选修漆画,漆画老师又不多,当时也就两三位老师,加上我,除了上课以外,其他时间就创作,总算有创作漆画的机会了,260平米的大工作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我一干就特别投入,当然国画和其他画我也都画,可是我的最主要精力在那段时间里面是从事的漆画创作。做漆画也是比较麻烦的,这一块木板要打磨平了,要绷布,贴布,刮腻子,再打磨上漆,有时候得上十几遍漆,然后再镶嵌再绘制,再打磨,再最后推光,特别麻烦,这个周期,最快也得一个月,半个月恐怕都做不出来,尤其大漆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在南方好一点,南方的气候潮湿,做漆画,需要温度、湿度,比方说温度,我在厦门做漆画的时候,天气特别特别热,漆干得特别快,越热越潮湿,潮湿度在八十度的时候,它干得特别快,如果特别干燥,反而这个漆不容易干,所以在北方就建有专门的漆室,漆室是封闭的,周围用木头封闭墙壁,浇水,里面加暖气,加热,提高温度,提高湿度,然后把漆板放到里面去,漆就会干了。漆板放在漆室里面几天以后,漆就干了,再绘制一遍,再搁漆室里,这样反复,没有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根本做不出一幅画来。我是画大写意的,是比较奔放的风格,我就同时做,不只做一块,这块放漆室里了,那块就在做着了,有时同时做着几块,所以我的产量高,跟这个办法是有关系的。同时在做几幅漆画,这幅磨,那幅做,这幅没干,那幅还在绘制,就是这样,再停下来的时候,就是指导学生。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局部图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创作《凌波仙子》,我当时想做一幅比较经典的作品,因为我之前做的漆画都是比较写意的,所以就做一幅比较工一点的,下点功夫的,最初计划里面是有嵌丝的工艺,就是把金属丝,铜丝或者铝丝给压扁,然后按照图案的要求镶嵌到板上,然后再注漆,最后再打磨。这样做出来的效果特别富丽堂皇,可是也有缺点,就是太俗,不高雅,工艺味太足,而且谁做都行,只要有一个稿,叫一个细心的女孩子去按照工艺流程大量生产,也可以,就是很容易接近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家的创作,所以我就不想用金属丝,这样我就改了一个办法。中国画以线为主来造型,工笔画也是勾线,《凌波仙子》就是在板上画水仙,线就用刀子去刻,用刻刀把线刻出来,因为我特别爱水仙,每年我养几十头水仙,一般人都是拿小盆养几头,我是在阳台的池子里养一片,像种庄稼一样,我就喜欢这样一片片的水仙,我画水仙,也很少画一头两头,我一画就画一片,齐白石有一幅画,就画的水仙,满满的,上面的题词也挺有趣的,原话我记不住了,那意思就是:我这是最多最满的一张画水仙的画。我的水仙画画得比齐白石的还满,我画过七米、五米长的长卷,都是水仙,而且那水仙都是我自己养的,就是对着家里的水仙现场画的,写生的,那水仙长得都像野草一样,别的水仙长到一尺半,花都顶在上面,特别规矩,特别典雅,我的水仙都长得自由奔放,我创作的作品也是这样。我过去什么都试过,版画我也弄过,指导学生做毕业创作,拉玻璃,锯各种建筑材料,我都动手做过,我的动手能力还比较好,我上学的时候就刻,那时候上学有手工课,小的时候就喜欢动手,小孩玩的彩泥到我手里了,我都要给它弄点花样出来,就喜欢玩,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后来有学生想跟我学这种方法,我不建议他学,为什么?因为刻一条很长很长的线,要刻得流畅,需要有力度,用刀的时候就容易出危险,动手能力不是一下就锻炼出来的,万一把手切了,就划不来了,换个方式也可以做好,何必呢。另外,做毕业创作,也不是做完这一件以后还再做,有可能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可以做点别的尝试,我建议学生别用这个刀,因为用刀很危险,另外如果力量和力度没有控制好,屏住呼吸一条线下来后,跟国画勾线一样,得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出来的是一条特别有弹性的线条,有中国气派的,所以我就建议他们不这样做。我的自信在于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刻线、戗金,再往里面填色,再注漆,整个制作过程比较费工费时,这是我用了最长时间做的一幅漆画,整个制作是三个月,加上打磨,费的时间更长,这算我的漆画里面,比较用心的,比较费时的,这是我这幅作品的情况。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夏》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夏》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夏》局部

下一页


    心境与画面结合是抒发一种情感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韩富华正在创作

    [天津美术网]:您今天也带来了一些作品,可以请您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韩富华]:我带的是我近期画的一些画,前些时间,我画了很多的二尺斗方,都是方构图的画,我觉得中国画画方构图不太适宜,中国画的方构图可能是从林风眠先生开始的,他创作的都取方构图,后来影响到整个画界都在画方构图的斗方。方构图有它的局限性,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要么就画得长长的,像手卷,要么就是高高的立轴,这样才能显示出中国绘画的特点,好多经典作品都是这样的,比如《长江万里图》、《清明上河图》,都是长长的长卷,如果画方构图的话,山也不高,水也不远,我个人不太喜欢。我做了很多尝试,画了很多窄条的立幅的画,甚至窄到半尺宽,四尺高,我今天带来的一幅《毛笔》,有六尺长,画的就是一支毛笔,笔杆就是一笔画下来的,笔头很大,整张画六尺长。我尝试了很多新的构图方式,要么很长,要么很高,最近画的这些都是长条的。这张画上,除了麻雀和残雪,其他东西都是我的小孙子画的,我有两个孙子,小孙子现在才一岁,当时画这张画的时候,他还不到一岁,我铺开纸哄孩子玩,拿一支好大好大的笔让孩子玩,他拿着笔就在纸上随便抹,我也不干涉,只要给我留下空档就好了,他抹了之后,我就添上了麻雀和残雪,这也是一种天伦之乐。

    这种画是横构图,这面我用了大量的黄的颜色跟黑的墨,然后用线和面对比,中间是一支笔,这个笔的笔杆也是一笔画出来的,里面的深浅浓淡含着墨的变化,一笔下来,这样画出来,毛笔和砚台,一块大墨,一杆细杆,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对比又有统一。我画得比较自由自在,不再刻意去表现。这些题材,前人也画过,但是我作为现代人,我作为一个画家,玩赏砚台也是我的案头雅兴,所以我画了一些这样题材的比较轻快的作品。我特别喜欢画残荷败叶,有人就问我为什么画残荷败叶不画盛夏盛开的荷花?实际上,在画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在表现一种生命力,残荷的枝叶,大块的色块和线都有变化,互相穿插,有虚实变化,几条小鱼在中间穿插,题款内容我选了清代诗人写的诗句:“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意思就是说,别把荷叶都采下来,留给小鱼盖盖太阳。画的时候是比较放松的,心境也是比较自然的。

    这幅画的画的是雪后捕麻雀,用小棍支起一个竹筐,棍上栓跟绳,拉绳的人躲起来,竹筐下面的雪扫干净,洒上小米,麻雀来了,绳子一拉,“啪”竹筐就扣上了。过去逮麻雀逮来干什么呢?先是玩,最后还要吃掉,把毛拔了,然后就炸了吃了,那时候认为麻雀是害虫,“四害”之一,大家打麻雀打得不亦乐乎。我还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站在滑梯下面,拿个盆在敲,所有的学生都不上课,站在空地上敲盆敲簸箕,耍笤帚,轰麻雀,就是为了让麻雀经过校园的时候不往下落,麻雀想要落下来可不行,得把它们轰走。全天津市全国都那样弄,全国人民都整个与麻雀为敌,一场全民的战争,跟麻雀较劲,把麻雀累的,专家研究过,麻雀飞行能力很弱,飞行一段路程之后,它就要停下来歇一歇,结果这样轰它们,不让它们休息,所以从天上就往下掉麻雀。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残忍,但是我们小时候的的确确就干过这样的事情,逮麻雀。现在人过中年爱怀旧,“常悔年少捕雀”,后悔过去做的事。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局部图

    中国画的画家,历朝历代都爱画荷花,他们画荷花不是因为荷花好看,实际是画家把荷花比喻成自己,表现荷花内在的东西,“出淤泥而不染”,用荷花怡情,用荷花去表现好的品德。我的老同学、书法家董嘉田,我们一起在夏日荷花书画院活动的时候,他做了一篇《夏荷墨云赋》,这张画上的字是我题的,文章是董嘉田写的,他去澳大利亚了,我没等他回来,就自己题上了。我们商量要画一幅大的,由董嘉田来题字。

    这幅画画的是莲蓬,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画中国画,毛笔很重要,有一些线,要有拙味,要有苍劲的感觉,如果拿铅笔或者钢笔画出来,就特别流畅,不会有这些味道,所以我这画的有弯弯曲曲,有顿顿挫挫,像屋漏痕,锥划沙,要追求这样的效果。中国画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就是功夫,中国画讲功夫,得有童子功,画着玩或者老年大学学国画,可以不需要很深的功夫,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画家,必须得有功夫,另外还得有激情、才思、思想、理念,还得有这些,把这些加起来,中国画用线条去表现主体,线要有质量,要有质感,画筐子的线,画柿子的线,画其他背景线,都是这一支毛笔,不同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质感,甚至西画的东西也可以吸收进来,有重的、黑的或灰的、淡灰或者白的,西画里的黑白灰、点线面都可以借鉴进来,有益的都可以借鉴进来。有的人就反对,认为中国画不能吸收西洋画的东西,中国画就得姓“中”,如何如何。在我看来,这些不能绝对,我们现在喝牛奶,有人讲,喝牛奶我们就会变成牛了,其实喝牛奶是为了营养身体,我们吃面包,吃奶油,就会变成外国人吗?也不会啊,我们穿西装,也不代表就是外国人了。我觉得有用的就可以采纳,就可以吸收,这些东西,只要是营养的,正能量的,只要是有益的,我们都可以吸收进来,中国画贵在创作,作为一个画家,不可能总在临摹古人的东西并以此为荣。

    这张画的是藕和莲蓬,这样的构图,在西画里面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中国画里,这样长的构图就特别美,然后看起来特别舒服,再加上题跋,就把视觉效果又加进了好多内容,“莲之美,让多少文人墨客醉癫狂,引多少画意诗心舞蹁跹,毛笔在宣纸上行走,或直或弯,或急或缓,似桑蚕吐丝,孜孜不倦,粗粗细细的线条顿挫有序,悠然舒卷,编织着自己的梦幻,笔耕不辍数十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求世间虚名传,只为闲来真云心,心畅游,兴来笔墨纵横遣心性,写来人生一幅画境图卷。”把自己的心境想法跟画面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这幅画上的石头是我的小孙子画的,这小孙子现在4岁了,纸铺好以后,他拿起大笔,我跟就跟他说:画一块石头吧,跟爷爷合作吧。他把石头画好了之后,我就把水仙和小鸟补上了,水仙和小鸟就具象点,石头就抽象一些,这样的结合,抽象和具象,带色彩的和素墨的,大笔勾的比较非具象的和具体的鸟、花的形象结合起来,这样就是又一番风景,又一番味道。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秋》

山水四条屏-秋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秋》局部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雪夜图》


韩富华作品《雪夜图》局部

下一页


    水彩画是我的“初恋情人”


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韩富华与画家卢东昇在天津美术网
韩富华与画家卢东昇在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您现在在家里就经常画这一类的画吗?

    [韩富华]:刚才讲到勤奋,这是画画,我画这些画的同时也在从事好多其他事情,比方说《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天津卷》,我是主编,我有个团队在进行这本书的编辑,还有画院的艺术沙龙,我也是组织者之一,还有2015年九月份要办一个陶瓷展,是我跟我们美院的老教授、八十多岁的王志强先生的一个陶瓷展,我拿大青花作品,王志强先生拿陶瓷作品,他主要是陶,我是瓷。王志强先生是中央工艺美院最早期的毕业生,跟丁兆光他们都是前后毕业的,老先生八十几岁了,家里存了一百多件他创作的瓷,很了不起,有的瓷特别经典,而且他是好多年积累的,有些是几十年前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先生将近一生的积累,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先生都有作品创作出来,而且都是孤品,都存起来了,这次准备正式亮相展览。这个展览以陶为主,办这个展览,我是想做一件好事,帮王志强先生办一个展览,工艺美术协会的会长跟我谈,也想帮协会办一些事情,叫我找王志强老先生,我找到王志强先生,他说他自己办展览不如叫上我一块,结果就把我加进去了,这样就我们俩一起办这个展览,目前这个展览正在筹备。

    再有就是我准备出几本书,我个人的作品集,现在整理出170幅水彩画,我从上学十六岁就画水彩,最早的一幅水彩画画于1964年,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之后,这跨度六十年的时间里,我每一个阶段都有水彩作品,也就是说,我很喜欢水彩。上回有编辑让我写水彩的“自画自说”,我就写了很简单的百字短文,讲水彩画是我的初恋情人,就是说我在最正式地接触绘画艺术,进学校学习的时候,当时水彩画课是基础课,各个专业都要学水彩画,一正式接触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教水彩画的是刘贵宾先生,刘先生2014年年底之前去世了,还有刘体仁先生,余益友先生等等,从那时候画就一直坚持,到我后来工作的时候,每天早起到上班前,我去画一段水彩,然后再骑自行车去上班。把这些作品整理一下,我刚才讲了,跨度六十年,我选了170幅画,这样出一本水彩画集。

    再有就是彩墨画,除了水墨画创作以外,我还在跨越二十年的时间里,画了一批彩墨画,这些彩墨画大部分都是方构图,我觉得彩墨画特别适合画方构图,因为它不是传统的写意画,它是用中国大写意的这种笔法,用中国岩画、彩陶和其他典型的符号去做代表,用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我在纺织行业做了好多年的设计,做这方面的设计也有好多收益,染织设计是技法最丰富的一个专业,它用水彩、水粉、国画、油画,甚至用胶、用矾,用各种方法来追求那种不同的效果,恰恰这些东西我正好结合到我的画里面,这叫彩墨画,就是把画面更丰富,在视觉上感觉更新鲜,我做了一批彩墨画,一是古玉系列,一是瓶花系列,还有其他系列,这些彩墨画我也选择了170幅,准备再出一本彩墨画集。我计划再把我的中国写意画整理一下,挑出质量高的水平好的,再出一本画集。还有文集,好多朋友想让我发表我的日记,我把我的日记给他们读过,他们就老是劝我出一本文集。因为我在做漆画的过程当中,长期跟漆和化学材料接触,后来就得了淋巴癌。我有这样一段与疾病抗争的经历,在化疗治疗的过程当中,我用漫画、日记这些形式记录我的所思所想,朋友们去探望我的时候看了这些画和文字,特别感兴趣,觉得这是给人以正能量的内容。另外还有我给别人写的评论以及一些随笔,可是慎重地讲,先不弄这个文集,因为我终归还是画画的,把画集先出好,再沉淀,再努力,退了不休,能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尽力为之。

    [天津美术网]:我们也期待着您的画集早日出版。感谢韩老师接受天津美术网专访。

    [韩富华]:谢谢!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独舟垂钓》


韩富华作品《独舟垂钓》局部

山水四条屏-冬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冬》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冬》
韩富华作品《山水四条屏-冬》局部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听雨》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仙境图》


韩富华作品《仙境图》局部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