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我的父亲穆成亮阿訇—《天穆回族史》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15-02-12 15:11:47

我的父亲穆成亮,在天穆村人称“三阿訇”,一九一〇年生于穆家庄。自幼家境贫寒,为了生活,十八岁时只身一人外出走上了学经的道路。出河北过济南越泰山,最后在山东济宁清真大寺落脚,当了“海里发”。从此开始了学习伊斯兰文化的历程。

因为家贫,父亲从小没有上过学,汉字不认识。如此一来,学习阿语和经文,全凭记忆和背诵。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在济宁清真大寺穿衣掛幛,成为正式阿訇。不久,接收聘书,赴鱼台县做了五六年阿訇。之后,又受聘赴任于江苏省丰县北关外清真寺。丰县地处江苏省最北部,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城,只有十几户回族,靠做些小买卖维持生活,其本身已很困难,给阿訇的乜帖自然就很少。所以阿訇也要自己种地来维持全家生活。解放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我们全家就入了社。由于父亲比较有威望,在丰县北关回民合作社担任了副社长。经过全体社员的努力,合作社办的比较好,渐渐在县里有了声望。加上县里对少数民族工作比较重视,所以父亲又当选了丰县政协委员。为此,父亲也常到县里和省会(南京)开会。那段时间父亲非常忙,合作社的工作、清真寺的寺务都要兼顾。

从一九六〇年开始,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缺少粮食,老百姓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时,我的奶奶从天穆村来信,期盼父亲回乡。父亲从十八岁离家,三十多年了,只回过一次家,也十分想念奶奶。况且,落叶迟早要归根,所以决定返乡。因在县里担任职务,又是清真寺阿訇,申请数次才被县里批准。离开丰县时,当地回汉族乡亲都来送行,大家依依不舍。毕竟同甘共苦了二十余年呀。全家人挥泪告别丰县父老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回到家乡天穆村,全家生活没有来源,于是就又入了社。在天穆大队,父亲被分配到食堂做饭。当时大兴水利工程,每到有挖河任务,父亲就去给天穆村河工做饭。没有河工任务时,就在磨房干活。

父亲年迈时,仍坚守伊斯兰教的功修,每日五时拜功和莱买丹月一个月的斋戒从未间断过。由于在经学和阿文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父亲经常书写阿文经卷,并为亲友书写围坑吊顶。父亲诵读《古兰经》,读音准确,经韵纯厚,富于感情,听了令人垂泪。他的录音带子,被村里很多乡老收录学习或收藏。

父亲于一九八六年因脑溢血归真,享年七十六岁。至今全家非常怀念他老人家。(穆祥仲)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