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用5分16秒书写历史:在场上从未想过我是女队员

   时间:2022-03-09 09:56 来源:新京报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8岁的于静在这一天踏上了北京冬残奥会之旅。今天与意大利队的残奥冰球比赛中,于静作为中国队唯一女队员登场,她也是历史上第3位参加冬残奥会残奥冰球比赛的女队员。残奥冰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但于静说在场上从未想过自己是一个女队员,“他们把我撞倒了,大不了我再爬起来。他们把我钉在板墙上,我抖一抖,找找平衡继续去追他们。”

  上场5分16秒,她把名字写进历史

  与意大利队比赛进行到第2局时,中国队主教练沙尔舒科夫大手一挥,把于静派上场,这是她在北京冬残奥会的首秀。“我赛前没听到消息说我今天会出场,很惊喜、很意外。”于静说当时没啥反应,听到教练安排,整理好装备就上场了。

  残奥冰球是一项混合项目,队中允许有女球员。但鉴于残奥冰球项目的特殊性,女球员非常少见。在于静之前,历史上此前只有两名女队员参加过冬残奥会残奥冰球比赛。北京冬残奥会的这7支残奥冰球队伍中,也只有中国队有一名女球员。

  替换上场后不久,于静就在一次对抗中被撞倒在地。“我看对方(意大利队)也没把她当女士对待,上来就叮咣一顿撞。”中国队队长崔玉涛说,于静今天表现很好,也尽了全力。

  整场比赛,于静共上场了5分16秒,对她和中国残奥冰球来说这都是个历史性时刻。于静也想借此来激励那些女性残疾人朋友,“大家看到我在赛场上,也说明世界上其他残疾人女性朋友也有机会站在国际赛场上,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鼓励。”

  于静说,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体育对人生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就算是残疾人,只要你对哪个项目感兴趣,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俱乐部或机构去申请一下。比如我对残奥冰球感兴趣,我就会找到当地残联问他们要不要女队员,我可不可以试一试。”于静说,只要有勇气去尝试、去开始,就会像她一样有机会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向全世界的观众朋友去问好。

  36岁转项练冰球,她不给自己设限

  与其他队友相比,于静练习残奥冰球的时间并不长。2020年,听朋友说中国残奥冰球队在招女队员时,之前练过轮椅链球的于静主动跑去青岛市残联报名。

  “当时残联的人就跟我说可以去尝试,看看我能不能吃得了苦,是不是有这个天赋。”于静之前看过健全人冰球比赛,但当时并不知道残奥冰球是一个什么概念,她只是对冰上项目比较感兴趣。

  残奥冰球冰橇下的冰刀很薄,想要在冰上掌握平衡并不容易,需要极好的平衡能力。试训期间,教练觉得于静平衡能力很好,这也坚定了她选择残奥冰球的决定,“我身高1.75米,体重56公斤,身高臂长,平衡力又好,天生就是练冰球的料呀。”

  36岁转项练冰球,于静说并不晚。“我觉得只要你想开始,就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只要你去做。别人觉得你行,你自己觉得也行,然后这个事就行了。”于静从来不给自己设限,到一定年龄就玩不了什么项目的概念在她这里不成立。

  过去这两年,于静一想到有机会能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心里就有一股强大的意念支撑她去训练,“这种意念非常强烈,我感觉是精神层面上的。”刚练习残奥冰球时,于静在冰上掌控平衡特别难,“残奥冰球起步真的特别难,那个时候真想过放弃,还好这个强大的意念在支撑我。”

  说起练习残奥冰球这两年,于静也特意感谢了队里这17个小伙子,“是他们一直在鼓励我,教给我一些技巧,带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的变化,他们应该是看得最清楚的,真的是越来越好。”

  作为“国宝级队员”,队友都护着她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残奥冰球队的小伙子们训练前把于静围在中间,“祝于姐节日快乐!”作为队伍唯一女球员,也是最年长的一名球员,于静在中国残奥冰球队里备受照顾。门将纪延昭说于静是队里的“国宝级队员”,其他队员都得好好保护她。

  队长崔玉涛说,平时训练时,大家多少会让着一下于静,“一个队伍将近20个老爷们儿,就这一个女士,肯定得保护好她,是不是?”

  训练时,于静能感受到来自队友们的照顾。“有时候他们会故意冲撞我一下,然后告诉我,你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了吧?你不能往这边跑。”不过真到了比赛场,于静说大家也不会特别让着她,“我们穿上比赛服后,谁也认不清谁是谁,看不了那么清楚,只能看到你跑的位置,冲撞在所难免。”

  练习残奥冰球这两年,于静性格被磨炼得更坚韧了,自信心也更强了。尽管残奥冰球运动仍是男性占主导,但也给女性打开了一扇门,“我觉得女性一样也行,我加入到这个队伍,在赛场上跟他们一样去奋勇拼搏。”

  于静说,这是一条自己选择的路,既然选择了就得走下去,“做不到的,你就想办法去做。别人行,你也能行,我就是这样一路过来的。”在场上,于静从不把自己当女队员去看待,因为对手也不会把她当女队员,“他们把我撞倒了,大不了我再爬起来。他们把我钉在板墙上,我抖一抖,找找平衡继续去追他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热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