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让“风筝魏”走出国门:作为非遗人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时间:2022-05-12 10:02 来源:北方网评论:0
图为2018年9月,在达沃斯“天津之夜”与会嘉宾迷上了天津“风筝魏”风筝。

图为2018年9月,在达沃斯“天津之夜”与会嘉宾迷上了天津“风筝魏”风筝。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市民走到户外,趁着大好春光放风筝。对于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筝魏”第四代传承人魏国秋来说,这五天同样忙碌,连续参加了多场非遗文化传习活动。

  “虽然累点儿,可心里挺高兴。看到那么多人,特别是许多孩子喜欢‘风筝魏’,我就有了动力,他们有兴趣,非遗就能发扬光大!”假期后第一天,在天津市南开区鼓楼商业区的“风筝魏”工作室,魏国秋和记者聊起了自己十年来作为“非遗人”的体会。

  “风筝魏”风筝制作技艺始创于1892年,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84年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中国78项著名民间艺术项目之一,2008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魏国秋本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魏国秋说,“风筝魏”和自己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认可,完全得益于这十来年,国家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重视。

  “以前,‘风筝魏’虽然被称为天津地方工艺美术品‘三绝’之一,但真正能接触到的人不多,我们也很少走出去,基本上还是以纯作坊式的生产和销售为主。”魏国秋告诉记者,“近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市里、区里都越来越重视非遗的保护和发扬。我们‘非遗人’有了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参加的各类非遗传承活动多到数不过来!除了国内,我们还到过不少国家,非遗传统技艺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喜欢!”魏国秋边说边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这是国家组织我们去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的合影,外国朋友对中国非遗的喜爱超乎了我的想象!”

  自从“风筝魏”走出国门,经常有国外的风筝迷慕名来到津城,找魏国秋买风筝、学做风筝的人也越来越多。“那是2018年,一位来自英国的游客到天津旅游期间,专门到我们店里参观学习,在我的指导下自己亲手做了个风筝。做完后,这位游客用中文告诉我那天是他的生日,中国风筝就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魏国秋说,“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回到英国后,还给我发来了照片。现在这只风筝还挂在他的家里。”

  说话间,魏国秋的儿子、“风筝魏”第五代传承人魏博文也来到工作室:“我大学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也曾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当我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就决定投身非遗,把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风筝魏’。”

  魏国秋告诉记者,干这一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魏博文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社交软件,这对于传播和推广非遗来说非常有效。“特别是他制作的一些短视频,能够很直观地表现风筝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最大限度把‘风筝魏’的特点表现出来,引人入胜,传播力很强,有不少风筝爱好者看到短视频后慕名而来。”魏国秋觉得,现在有儿子和自己一起做这项事业,本身就是一种传承的体现。

  如今,老魏和小魏爷儿俩一有时间就到学校里给孩子们讲风筝、做风筝,同时积极投身文创产业,推动非遗与文创相结合。他们的风筝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研发了适合在室内放飞的迷你风筝,特别受到少年儿童和一些上班族的欢迎。

  对于未来,魏国秋充满希望。他说:“作为非遗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当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努力帮助非遗打开通向现代社会和新世界的一扇大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社会经济报
社会经济观察!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