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马力”告急

   时间:2021-07-10 20:09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评论:0

  凭借理想ONE实现弯道超车并赴美上市后,头戴造车新势力光环,理想汽车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决赛入场券。多方势力接连入场,理想汽车开始提速,围绕在其身边的问题也开始逐一浮现……

  7月5日,“理想ONE车内疑似出现水银”的传闻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蔓延。自称为理想车主的爆料人在理想汽车APP的社区内表示,在理想汽车的座椅缝隙以及底部有疑似水银物质,总量超10个温度计。

  事件发酵后,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呛声道:“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水银,脑子里装满了水银!”当日,理想汽车又回应表示“不会使用,也没有任何必要使用汞。”

  7月7日,理想汽车公布事件进展,表示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上述物质含有汞。理想方面要求并陪同用户报案。

  看似荒诞的消息引爆了近期消费者们对理想汽车的诸多“抱怨”。今年5月,理想推出新一代理想ONE,与上一代相比,该车型在各方面均做了一定提升,价格较此前仅增1万。

  令新车主无法接受的是,理想为了消化现有库存,并没有提前告知新品理想ONE即将上市。且据网友爆料,实际销售中,有部分销售人员用话术“哄骗”消费者购买老款理想ONE。

  问题直指理想在新品研发以及产能之间的矛盾: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理想产品迭代提速,然而旧款汽车的富余产能总要有人消化。

  另一边,梭哈增程式SUV的负面效果也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赛道,各方公认的终点都是纯电产品。然而,在纯电汽车的领域内,无论是电池工艺还是操作系统亦或是充电配套,理想汽车都已经被业内领先的品牌拉开差距。

  行车至半山,理想汽车的“马力”告急。

  1

  理想汽车失去情怀?

  “天天看微博,我也觉得公司快倒闭了。必须打开后台去看看订单和交付量,才能找到活下去的希望……”6月底,面对网上汹涌的质疑,李想再发声回应。

  在李想关闭评论功能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其每条动态下均有“老车主维权”的相关评论出现。

  事件可以追溯至今年5月。

  5月25日,理想汽车发布并上市了新款理想ONE,售价33.8万元和34.8万元。与2020款理想ONE相比,新款车型在外观和内饰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动,主要在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和配置上进行调整和升级。

  据官网介绍,新车型新增、升级了AD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高德HD地图、双“征程3”芯片等60多项配置,但售价仅增加1万元。

  产品甫一亮相,旧款理想ONE3至5月的准新车主们“炸了锅”,直呼“上当”。

  一份消费者权益维护书显示,3-5月购买理想ONE 2020款的车主在购买前多次与理想汽车店面销售或经理再三确认,得到的答复是2022年前绝对不会有新款或改款车型上市,即使2022年以后有新款车型上市,现购买的车型也能实现软硬件升级。

  此外,在理想汽车此前的发布会中,也未提及2021年将有新款汽车上市之事。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新车主的车尚未到手,理想汽车就已经“过河拆桥”。该权益维护书还指出,理想ONE 2021款大多数关键有技术含量的升级项,2020款均无法实现软硬件升级。

  “车友跟理想讲情怀,理想把车友当傻子”,车主与理想汽车之间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有车主直言,“理想汽车这种做法实为欺诈消费者,目的是让消费者原价购买其老款车型,原价清理已产生的2020款理想ONE车型。”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尚未对上述问题予以回应。

  第三方车辆质量评测网站数据同步显示,近期有关理想汽车的投诉数量激增。6月,理想ONE有效投诉总数达60条,同比增加300%,位列国内汽车投诉排行榜中的第7位。投诉原因一栏中,除了隐瞒相关信息外,还包括了“销售承诺不兑现”。

  汽车行业内部,新款迭代、老款降价是业内奉行的潜规则,新老产品交叠的时间段,企业与消费者通过价格的差异化达成购买默契。

  默契被理想汽车打破。据统计,2021年前5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22441辆,约为去年全年交付量的7成。期间,理想汽车方面并未下调2020款理想ONE售价。

  “旧款车,原价卖”,除了清理库存外,理想汽车得到的还有“资金”。

  理想汽车的毛利润水平高,这是其被行业公认的优势。

  去年7月,理想汽车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IPO资料显示,理想汽车的毛利率接近20%,业内居高。因此,理想汽车被外界视为“唯一一个可以在毛利润水平上与特斯拉较量”的新能源车企。

  上市后的第二个季度,理想汽车更近一步,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盈利的新造车企业。

  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理想汽车总收入41.5亿元,环比增长65.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40.6亿元,环比增长64.6%;毛利润为7.24亿元,环比增长45.9%;净利润为1.075亿元,首次扭亏为盈。

  造车新势力不亏钱了,理想汽车一下子成为新能源汽车业内的明星企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家都在亏损,理想汽车凭什么可以扭亏?”

  2

  利润滑坡,季度由盈转亏

  理想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颇为特殊的一个,小鹏执着于自动驾驶,蔚来执着于用户体验,但二者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着电动车做文章,也在其中耗资巨大。

  首次尝试SEV失败后,理想汽车改其道而行之,选择“增程式”试图弯道占领市场。

  统计报告显示,从成本角度来看,电动车的成本主要由电池、驱动系统、车身和底座、配件及其它构成,分别占据整车总成本的42%、20%、18%、20%。过去一段时间里,占据电车主要成本的电池以及驱动系统也是蔚来、小鹏们“烧钱”的主要领域。

  理想汽车绕开了电池与驱动系统的难题,成本上,理想ONE采用“发动机”加上“小电池”的动力模式,将成本控制在油车的档位;价格上,因增程式被划为新能源汽车,理想ONE可以凭借电车的定价,从同档位油车的市场中获得价格优势;更进一步的优势是,新能源汽车的身份解决了中高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牌照。

  此外,在宣传策略上,自理想ONE上市以来,其主打的宣传策略就瞄准了当时电动车最为外界诟病的续航问题。

  这一策略推出的时间点卡位精准,在充电桩没有覆盖的地区,面对理想ONE标出的续航能力,蔚来和小鹏几乎“毫无一战之力”。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理想ONE孤身杀出新能源汽车重围,被一众理想车主捧为“一代神车”。带着这样的光环,理想汽车拿到了新能源汽车“决赛”入场券。

  今年2月,理想汽车“抢跑”推出了“2025战略”,意图在2025年占据国内电动车20%的市场份额,销量达到16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战略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直至现在,包括长城、长安在内的多家车企在对外宣布营收目标时,大多都将期限设定在2025年前后。这些车企目标也都出奇一致——都想做“业内第一”。

  同样巧合的是,去年销量不足6万台的长城想卖到300万量;去年销量3.2万的理想汽车想卖到160万台,两家规划的增长空间都是50余倍。有业内专家曾对这类高达50倍的增长目标做出点评:“难度很大!”

  目标未及,扩产先行,据悉6月底,理想汽车已经接手北京现代的工厂,并启动相关招聘。

  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新能源车企,迅猛增长并非一蹴而就。产品走过的路上,留下的都是金钱的残骸。今年一季度,意图扩张的理想汽车由盈转亏。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总收入35.8亿元,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下降13.8%;净利润转亏,净亏损3.6亿元;毛利润6.2亿元,环比下降14.9%,对应毛利率也微跌0.1个百分点。

  此外,5月交付数据显示,理想ONE当月共交付4323辆,较4月的5539辆环比下降21.95%。更值得注意的是,因销量环比下降,理想已经将造车新势力前三甲的地位拱手让人。当月,哪吒汽车销量4508辆,首次超过理想汽车进入国内前三,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有研报指出:理想汽车产品线过于单一,理想ONE孤木难支。

  种种信息暗示着,理想汽车过去三年无往不利的“增程式”开始逐渐显示出弊端。

  3

  理想汽车加速之辩

  财报中,理想汽车给出了亏损原因,一是因为一季度交付量减少,二是因为研发投入与费用增加。资料显示,一季度,理想汽车营业费用突破10亿元,环比增加28%;研发方面,其投入5.1亿元,同比增长171.2%,环比增长37.5%。

  密集的投入背后,理想汽车难掩理想ONE孤木难支的隐忧。

  今年2月的战略发布会上,理想汽车给出了阶段性的小目标,为了丰富既有产品条线,从2022年起每年推出两款车型。

  对于缺乏规模效应的新玩家而言,一年两款的更新速度难度颇大。自理想汽车成立至今,6年时间内,理想汽车仅推出了一款理想ONE。

  据李想透露,今年4月底,理想汽车在上海的研发总部将投入使用。另据媒体报道,理想汽车拟为上海研发总部招聘超2000人,这些人员能否作为理想汽车未来研发的支柱力量尚需观察。对于缺乏多产品线管理能力的理想汽车而言,如何平衡新产品迭代与旧产品产能之间的矛盾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理想汽车的转型压力被摆上台前。

  无论是传统车企亦或是造车新势力,行业内部对新能源赛道的终点大多拥有一样的研判——纯电。有业内人士指出,增程式SUV仅是当前时期的过渡性产品。

  这意味着,初创阶段绕开了纯电投入的理想汽车,终究还是要重走“蔚来”们走过的路。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这是一把双刃剑。

  第一轮造车浪潮,PPT玩家众多,场内玩家大多都不清楚哪些道路可以走得通,纷纷沿着特斯拉的路线按图索骥。凭借弯道超车的发展策略,理想汽车减少了部分试错成本。

  但另一边,在纯电领域的专利方面,理想汽车被蔚来和小鹏拉开差距。

  以纯电汽车行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自动驾驶为例,特斯拉Model3的自动驾驶级别为L3+级,小鹏P7、奥迪A8以及广汽、长城的部分车型也达到L3级。与此同时,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级别仅为L2。

  2020年年报中的部分数据展现出三者的策略差异。2020年全年,小鹏汽车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为29.5%,蔚来汽车为15.3%,而理想汽车仅为11.6%。

  作为结果,企查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深耕自动驾驶技术的小鹏汽车名下共有1696条专利信息;理想汽车仅有1367条。

  对此,理想汽车许下另一个目标——“2023年交付首款纯电动车型”,并表示将为纯电车型提供十分钟补充300-500公里续航的400千瓦超级快充的高压纯电平台。

  换言之,蔚来、小鹏之后,理想也要搭建充电网络。从蔚来和小鹏的经历来看,当下充电桩业务作为电动汽车的相关配套设施,仍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业务模块。早在两年前,二者就曾尝试大幅推广充电桩业务,后因资金投入过大而搁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媒体信息
产业周刊
专注产业经济报道!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